一
在10萬年前,我們還是智人的時候,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填飽肚子,抵御外族入侵和繁衍后代,那時候我們的自控力就已經產生了,我們需要抵制自己頭腦的沖動,別犯傻去偷取族人的長矛,別愚蠢到去勾引族長的老婆。
10萬年前我們擁有初步的自控力,10萬年后而且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復雜,人們就越來越需要自控力。
一般我們頭腦中都會有兩種想法,一個是“控制自己”,另一個是“沖動的自己”,這就像頭腦中兩只狼在時刻撕咬對方一樣,總有一個暫時的優勝者。一個代表理性,一個代表感性,理性的狼總是指引我們的大腦做出符合邏輯和長遠的打算,感性的自己總是滿足于當下及時行樂。
要清晰的解釋這種行為并不困難。及時行樂的思維在千萬年之前我們就形成了,當我們還是動物的時候就具有的基因,因為那時候所處的環境惡劣,時刻都有丟命兒危險。所以當狩獵成功一只野豬總是先把肚皮吃圓再說,過慣了饑腸轆轆的生活總是對食物沒有絲毫抵抗力,又比如看到族人中的異性,總想要第一時間播撒下希望的火種。這從達爾文的《進化論》能夠找到依據,物種總是傾向于讓自己的后代盡可能多的繁衍。雖然在我們看來我們的祖先的行為,過于簡單粗暴,但這是合情合理的,自私的基因被一代代的傳承下來。反觀理性,那也是進化的結果,逐漸傳承下來。根據28定律,自控力始終屬于稀有資源,能夠掌握它就可以召喚神龍,可是畢竟只有少數人做得到。
如此說來,未免讓人感到失望,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提高自控力?答案是肯定的。
既然是肯定的,那么究竟如何提升我們自己的自控力?
通過有意識的訓練我們的大腦,對及時行樂的欲望說“NO”,和通過冥想來重塑自己,讓更多的血液流進前額皮質,讓自己恢復理性,不再屈服于大腦和身體產生的沖動!
如果你看完我寫的第一部分就懂得了意志力的奧秘,那么你悟性很高,剩下的不用看了,可以直接略過,拉倒最底下點個贊,或者打賞就好,哈哈~ 如果還不懂,沒關系,咱接著往下看。
二
自控力的本能是人本能的抵制誘惑。當你遇到挑戰時,你的身體一定能夠感覺到。這個時候你想象一下,你頭腦中對立的想法,就是那兩頭狼又開始戰斗了!有時是代表欲望的狼占了上風;有時是那頭代表理智,想要生活的更好的狼占據了上風。
為什么思維呈現出來的結果是有輸有贏?因為自控力不僅和心理有關,更和生理有關。只有在大腦和身體同時作業的瞬間,你才有力量克服沖動。只有通過不斷的對大腦的訓練,讓身體和思想保持同步。這樣當你再遇到面臨誘惑的時候,自控力就是你本能的一部分了。
研究發現,人們早晨的意志力最強,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所有當我們遇到重要的事情時,首先應該安排在自己意志力最佳的時候去處理。相反,當我們處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就應該放到我們意志力薄弱的時候去處理,這和“田忌賽馬”的道理是一樣的,只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意志力時間”,才能實現自身效用最大化。
遇事三思而行,沒有事的時候,也要反思當下。
針對上面意志力強弱,我們可以應用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可以把這種自制力的強弱和我們日常去健身房的訓練結合起來思考。當進行身體肌肉訓練的時候,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后,我們的身體會感到酸痛,頭腦的反饋是現在身體需要休息,而經過短暫的休整再進行接下來的訓練效果反而更好。
自控力也是一樣的,自控力也有疲憊的時候,長時間的自控身心也會感到疲憊,所以需要休息,短暫的休整對自控力同樣有益。
接下來就需要對癥下藥了,訓練“意志力肌肉”增強自我監控的能力,增強“我不要”的能力,例如不要隨便發誓,不要吃垃圾食品;增強“我想要”的力量,比如我要健身,我要提高專業技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三
好了,如果你有意識的進行過自控力的訓練,你一定會深有同感。就是當你為之奮斗的目標取得小的成就的時候,會無意識的放松警惕,結果反而會因為放松警惕而遭遇失敗。
舉個栗子,當一個愛吃甜食的可愛女孩因為肥胖的困擾,有一天突然看到這篇文章,發誓自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飲食,要好好減肥,擁有和范冰冰一樣的身材。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她每天堅持跑步,也很少吃甜食和肉類,在持續了一個月以后,驚喜的發現體重從160斤減到了150斤!大喜過望,高興的邀請自己的閨蜜大肆慶祝一番,請注意這時候,她在慶祝自己的時候時,選擇吃自己重前最喜歡的甜甜圈,以及富含高熱量和脂肪的奶油蛋糕。再過去了一個月,他的體重變成了165斤,不但反彈回來而且更肥胖,這是怎么回事?
這是自控力的階段性缺失。這意味著她在取得階段性勝利的一小步后,選擇后退了一大步,用以補償自己在減肥期間的代價。也許按照我們的想法,取得進步會刺激我們取得更大的進步。但是心理學家早已證明,我們總是把取得的進步當做放松的借口。在完成某一個目標的過程中,會刺激我們作出妨礙完成目標的行為。
談到自控力,就不得不說我們大腦的獎勵系統。當大腦發現獲得獎勵的機會時,它就釋放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會告訴大腦其他的部分它們需要注意什么,怎樣才能讓貪婪的我們得手。
2001年,斯坦福神經科學家布萊恩.克努森(BrianKnutson)發表了一份具有決定意義的實驗報告,證明了多巴胺會促使人們期望得到獎勵,但不能感覺到獲得獎勵時的快樂。
這一切都是大腦的彌天大謊言,讓我們誤把渴望當成是幸福。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比如許多人喜歡逛淘寶,某寶網站上大量充斥著打折信息,“買一送一”商家建議零售價,限時搶購等,999.99元的品牌包包,現在限時搶購僅要99元!于是我們大腦開始快速計算省下了多少錢,而且毫無邏輯的認為這就是你賺到的錢!這些不過是商家利用了我們頭腦中最原始的欲望,促使看到優惠信息頭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
在原始社會,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我們需要生存,所有對一切吃的,用的格外在意,就算是部族狩獵打到一只鹿,族人一起愉快地圍著篝火吃烤全鹿時,在不遠處有一只小兔子在啃青草,我們也會放下烤全鹿,去拼命追逐兔子,渴望抓住它。抓住這只兔子,我們可以吃的更飽,最初始對吃的欲望無止境。可回到我們目前的時代,物質資料極大豐富,如何還是不自控看到優惠物品,看到商品就想要收入囊中,不管自己是否需要,那么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失控。比如現在社會中的肥胖癥與日俱增,都與自我控制息息相關。
四
接下來我們來探索一下什么情況下,我們的自控力會非常薄弱?
根據科學研究,在我們情緒低落的時候,對垃圾食品最沒有抵抗力。同理在我們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更容易屈服于內心的誘惑。這個時候,我們頭腦中那兩頭狼又出現了,那個希望自己更優秀,更有理想的狼因為情緒低落變得毫無生氣,而那匹讓自己及時行樂的狼不斷的吹耳邊風,讓你及時行樂放縱自己。
再舉個栗子,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狐朋狗友讓你去酒吧,你總是大醉而歸。而許多的女性朋友在經歷男朋友感情不合分手后,更容易受到渣男的引誘等等。所以,要給自己培養一個健康的生活機制,讓自己保持健康樂觀向上,多和正能量的朋友交流相互切磋砥礪,不被負能量的信息所入侵,修煉強大的自控力是每個人的當務之急。
隨著時間的推移,強大的自控力會讓你更接近于自身的目標。通過給自己頭腦輸入積極的心理暗示,保持自我良好心態的可持續性。也許你會感到未來距離自己很遙遠,那么不有效的實施自控,我可以預知你未來的20年不會和目前的你有太多區別。
為了實施良好的自控,就必須打破及時行樂的感性思維,多一些理性,增加對自身未來的投資,以及讓自己現在的狀態更接近于理想中的自己。給自我設置中長期的計劃,每完成一個小的階段性目標,就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把目標盡量的具體下來,邀請自己信任的親人朋友監督是不錯的選擇,與朋友分享自己自控力取得的點滴進步等。總之,讓自己的情緒變得更加的可控,讓自己的行為更加的富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