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句廣告詞悄悄的植入到家長們和老師們的心里,而且深信不疑。
可以說這是近年來對家長誤導最嚴重的一句話。一些家長由于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通過各種培訓班給孩子超前大滿灌與其年齡不同步的知識,揠苗助長。
一個是“輸”,另一個是“起點”,這種雙重聚焦的絞殺幾乎讓任何一個家長都無力抗拒都舉手投降,它們擊中的是家長們的恐懼和內心匱乏。
“別讓孩子輸在起點上”,這句今天很多人已經張口即來的話,沒有給孩子看見人的崇高情感,給孩子看的只是非洲野生動物世界似的弱肉強食的野蠻世界,你不必戰勝自己,你只要戰勝相鄰的競爭者就行了……長期以往,還有什么仰望星空,看到的恐怕就是身邊的幾個人了。
伴隨著這句話的,是無數中國家長們焦慮乃至于恐懼的心。這里完全無意聲討校外教育機構,但這其中折射出了現實社會商業邏輯的謬誤,折射出無數中國家長的恐懼和內心的匱乏。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虛偽的口號。表面上一片真心為孩子,背后卻是物質至上,一富遮百丑,一窮毀所有的局限性觀念。
這句話,潛臺詞太豐富了:你要是不多上校外輔導班補課的話,你的孩子的未來就只能在金字塔的低端受人管制、壓榨;別人的孩子在寶馬車中笑,你的孩子在自行車上哭;別人的孩子上哈佛牛津劍橋,你的孩子只能上二三流大學;別人的孩子是鐵錘,你的孩子是鐵錘瞄準的鐵砧… …世界上有什么力量能夠吹毀所有家長的心中防線,那么輕松那么自如,恐怕就是這句話了。
對許多家長來說,這是也許世界上最具威力的話之一,人們的恐懼心理就這樣被利用,這樣一句話,讓我們對孩子的愛逐漸走樣,最后成為了有附加條件的愛,“我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要再不努力,我就不愛你了”。
針對同樣的問題,可以有多種表述方式。善意的表述方式,應當是正面的,比如,我可以說“請讓你的孩子增加一點贏的動力和本事吧”最起碼“贏在起點”也好歹算是正面的。但顯然,這樣的說法不如從反面說的“別讓孩子輸在起點上”的震撼力強,商業本能驅使的人們,往往對于“人性的弱點”有著一針見血的洞察,本能地就切入到最核心的柔軟點。
人生是長跑,不是短跑
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相反,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往往由于沒有保存體力,致使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長跑的要訣是保存實力,這和孩子學習知識的道理一樣。當孩子沒有一定的閱歷時,給其灌輸與孩子的年齡不相符的知識,孩子沒有生活經驗,對知識的感悟不會深刻,不但沒有共鳴感,甚至會厭惡。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數,而是看受教育者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大,說明教育成功了,反之亦然。受教育者對于所學知識感興趣的程度,除了老師的教授方法,還取決于孩子對知識的感悟程度。舉個例子,一個5歲的孩子對于《靜夜思》只是機械背誦,而一位遠離家鄉的20歲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靜夜思》,可能淚如泉涌,百感交集。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20多年前,若干神童家喻戶曉。如今,這些昔日的神童幾乎全軍覆沒。這些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他們或父母將人生的馬拉松賽跑誤判為短跑,拼盡全力贏在起跑線上后,后勁不足,最終敗北。
買過新車的人都知道,汽車有磨合期。在新車的磨合期,車速不能太快。只有這樣,這輛汽車未來才能風馳電掣。如果在新車的磨合期高速行駛,汽車就會早衰,該急速行進時,就會力不從心。假設將人比喻成汽車,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滿負荷運轉,要適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馬加鞭,后勁十足。
認真去做,比絕不要輸更重要
童年的豐富生活比單一的快樂更重要,人生的過程和終點比起點更重要,“認真去做”比“絕不要輸”更重要。
我們不想讓“輸”這個陰影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扎下幽靈似的根,更不想讓一代中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扎著這個陰影,如果這樣,他們成年后會怎么樣呢?
記得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情報機關工作時,他的長官在他的檔案中留下了這么一句話“極端缺乏危險感”,換句話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他如果早早就被人灌輸“戰勝恐懼……不要被恐懼打敗……”那又會如何呢?拿破侖說過:他的詞典中沒有“恐懼”這個詞!
我們有責任為自己的人生找一些活水,學一些東西。
告訴你的孩子,我允許你輸在起跑線上,你想學什么就學吧,只要曾經領會過學習的快樂,哪怕半途而廢,我不會怪你。要相信,每個人如果努力尋找,都會找到天地之間他最喜歡也最適合的一件事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鐘,都不想半途而廢的一件事──那就是真愛,也是你活著的意義所在。
孩子沒有必要成為父母拿來自夸的工具。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命使命。你不需要期望他變成高才生,你只需希望他有好奇心,有同情心。跟自己比,不要跟別人比。
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起跑線上,結果經常是輸掉人生。輸在起跑線上,才有機會悠然贏得人生。欲將取之必先與之是大智慧。
微信公眾號:愛的布袋?ID:aibdai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