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了很多課,看了很多書,很可能改變依然沒有發生”
發刊詞信息量太大,就抓里面的這一句話,海峰老師研究和推廣DISC近20年,有多少人能夠花時間把一個細分領域的一個專業學精學透?鳳毛麟角。
基礎課的音頻已經聽了很多遍,可是依舊太少,沒有達到下意識能夠脫口而出的水平。又想起去年海峰老師在挺有見面會上說的:說他個100遍。
一年100本書的人不可怕 可怕的是把一本書看了100遍
我也曾因為知識焦慮過,買了很多課,買的那一個瞬間和買好的幾天里還是很興奮很開心的,為啥?不為啥,因為感覺我已經擁有了他們了呀,之后就開始出現邊際效應遞減,每次都只是停留在開始,享受這個學習的儀式感,后來越囤越多,開始焦慮,心想啥時候能學完呀。
為啥我們小的時候覺得快樂很簡單,是因為那時的我們要的不多,現在的不快樂也是因為當下選擇太多。
少即是多。
注意力在哪 生產力就在哪?(??? ? ?????)?(調皮地用下搜狗))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