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個朋友準備離開北京了,他說,一晃漂了7年了,什么都還沒有,不在這混了,沒意思。
沒有挽留,只有祝福。
我們都是老實人,從小被灌輸的價值觀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認死理兒,不太懂得變通,一直沒想過怎么賺外快,在自己的崗位上看上去踏踏實實,忙忙碌碌,想想有時候不過是打著努力的名義在一本正經的浪費時間罷了,要承認這一點其實挺難的。
每天上下班,看見熙熙攘攘的人群,會問自己,他們都來自哪里,他們在這呆了多久,他們以后會一直呆在這個城市么?他們中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只是繼續著眼前的生活,日復一日,但實際上并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么樣子,會在哪里,過什么樣的生活。有的的時候加班回家,走在漆黑的夜路上,所有的商店都已打烊,也會自憐起來,這樣的生活還要多久,為什么會把生活過成這個樣子,來不及在天黑前回家,來不及準備一頓晚餐,甚至,來不及跟愛的人說說話,就倒頭在床上。
高曉松說:“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說這話的他是完全有資格選擇不茍且,選擇去遠方,但是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他們沒有辦法,他們不能停下來,因為他們不僅要養活自己,還有一家老小,他們不能去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沒時間等,他們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朝不保夕,最后,日復一日,他們習慣了那樣的日子,他們的生活先是沒有詩,然后也沒有遠方,最后只剩下眼前的茍且。
我很害怕變成這樣。
記得以前看過的一本書里說,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她的命運其實就是被注定的,當時還很小,不知道天高地厚,對這種宿命論的東西總是嗤之以鼻,但等我慢慢的長大,我不得不承認,的確是這樣的。你的性格你的家庭你成長的環境你受到的教育已經決定了你的上限了,雖然你也很上進很積極的像變得更好,即使這樣,也不會偏離軌跡太遠,你拼盡全力到達的也不過是別人的起點罷了。像我們這樣的人,光著活著就已經用盡全力了,還想要什么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