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不僅是座城市,還是一個國家的縮影。
這里的生活,讓你沉浸于這座城市,沉浸于它的建筑,它的古樹,它的氣息。這里的建筑會說話,訴說這座城市和這個國家的歷史,看著它,就像一本書,翻開都是一段歷史,一種文化。故宮自然不要說了,長城自然不用說,國家劇院自然不用說了,鳥巢自然不用說,它們都沒有說話,站立在那里,對于懂它的人,這就是無言的訴說,勝過千言萬語,活著就在訴說。恰因為這種無言的述說,對這里的人,進行了陶冶,塑造了北京人的風格。
你會發現,這里有很多以“中國”命名的單位或公司,什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建筑集團、中國鐵路集團,中國外交部、中國國防部。這些都表明這里的國家層面,是國家的縮影,這是其他的城市所不能替代的,所沒有的。這就給這里的人們,一種國家的視野,甚至世界的眼光,來看待事情。這是其他城市難以做到的,其他城市是地方事務,地方視野。這種局面的差別,成就了一個人的事業。當然,這是對于少于少數人來說,對于大多數的人,也只是一種生活,過自己的日子。但是,這少數人,恰是從這大多數人中走出來的;沒有這大多數人,這少數人,也是不可能出現的。
這座城市,是沉重的,這種沉重來自于歷史,也來源于上級政府。它的歷史,不僅是它一個的人的,也是這個國家的,這樣它背上了這個國家的歷史,這歷史超越了它的承受能力,所以是沉重的。上級政府,就在身邊,那是一種直接的監督,缺乏活力,沒有多少自由,沉默中,給人沉重的感覺。關注中給人一種恐懼,發聲中卻不見自己的。
北京,活在別人里,就這樣失去了自己,它已經不是一座城市的名字,而是一個國家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