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涔汐(id:zhangcenxi99)快樂心靈
關于“圈層”
不是你的人脈你夠不著,因為你的認知上不去,就算你進了那個圈子,也沒有辦法成為真正的朋友,就好比幼兒園的學生,你進了大學,大學的學生哄哄你還可以。
但是你要硬跟大家比學業,就只能搞笑了,只有你的認知上去了,自我優化,你才有更高的圈子,更多的機會,更廣闊的資源,更多的人脈。
這段真是太贊了。
我說說身邊的故事,因為一個社群,認識了一幫朋友,當然正如馬東所說:
人這一輩子你每到一個階段,你身邊的人都是正態分布的,什么樣的人都有。
所以整個社群的人也是五花八門。
當然社群有一個靈魂人物A,他的見識和閱歷遠遠超過這一幫社群群友,因為很多群友好學經常找他討教,剛開始他古道柔腸有求必應,后來斷然拒絕了絕大部分人的邀請。
接著很多群友就說他,高冷,不合群。
但在我看來他根本不是這樣的人,比如他經常跟我討論歷史,國際時事,很多比較深刻的話題。
我曾經問他:為什么總是拒絕很多人的邀約。
他直言:每人都是期待自己成長,以前我經常幫助他們,讓他們獲得成長,但是期間耽誤了我很多時間,關鍵我沒有什么進步,沒有辦法吸取很多能量。
那么還不如我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另外很多人的認知水平非常低,沒有辦法交流。
我明白,其實就是他們不夠優秀,進入不了他的圈層。
實力
很多人單純的把友情歸為感情好,這種理解太片面了。
真正的友情相互欣賞,甚至欽佩,需要實力上的旗鼓相當勢均力敵,才能良性發展。
正如莫泊桑的好友是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魯迅的好友是郁達夫,林語堂;巴菲特的好友是比爾蓋茨,等等。
正常友情之間都是相互幫助,共同成長,如果實力懸殊太大,沒有辦法做到認知水平的統一,當然會影響到交流。
小學生永遠跟大學生玩兒不到一起,因為認知和實力差距太大了。
這幾年我有個明顯的感受,最開始寫作,我被人鄙視得很慘,動不動就問你的作品,相當沒有地位,一個大群基本上都是寫作了十幾年,二十多年的傳統作家們,大咖們是不搭理我這種年幼無知又默默無名的人。
我也知道,即便他們搭理我也是出于修養,我根本不是他們圈子里的人。
后來,我奮發圖強,默默無聞,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一本書一本書的看,當所有人不看好的時候,竟然陸陸續續收到很多出版社邀約出書。
一篇篇文章刷爆朋友圈,很多作品閱讀量上千萬。多家刊物邀約寫專欄,甚至以前所謂遙不可及的大咖主動加微信,期待作品。
我當時明白了:當你默默無聞靠實力說話,站住腳的時候,不用強求,自然而然已經進入了一個圈層。
尊重
凡是你買來的優秀朋友,或是你強硬進入的圈子,永遠都不可能獲得尊重。
越是優秀的圈子,越是拼實力。
而且這種人更加珍惜時間和資源成本,因為每一個人的成就都是扒了一層皮,他們不會大方的把珍貴的資源輕易都交給你,而是要問:你能給我帶來什么!
成年人的友情,不同于童年的發小,單純無邪的交情。
成人的世界講究的是勢均力敵,只有實力匹配的朋友才會相互欣賞。
優秀
另外,這個社會為什么講究圈層?
因為大家都想鞏固自己的地盤,不得不得抱團取暖,這樣可以抵御外來的威脅。
因為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就那么幾個人。
精英的圈層跟行業領域沒有關系,跟你的層次和實力有關系。
當你越來非常優秀的時候,你將會擁有更高的圈子,更多的人脈,更廣闊的資源。
如果你想進入一個圈層,首先你要掂量自己的分量,有什么資源或者實力可以幫到別人,如果什么都沒有,那你就踏踏實實的去搬磚吧。
所以,別再抱怨,優秀的人不合群了,因為你根本不是他們圈子的人。
正真優秀的人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只有你變得更優秀,不可替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時候,那些優秀的朋友才不會冷落你,反而尊敬你,欣賞你,與你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