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來自于騰訊群面題目:利用互聯網思維,為大學生在學校里面最困難的一件事設計一個解決方案。
首先,來談談大學生的痛點是什么:
1:取快遞:大多數快遞都是蹲點,時間也不盡相同,而學生的閑暇時間集中在中飯和晚飯時間,很多學生就有了不能及時取回快遞的煩惱
2:校園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運動健身,所以足球場,操場,羽毛球場,游泳館,健身房等成為了校園的人們之地,因此,帶著滿滿的熱情去,卻被長長的隊伍或擁擠的場地而心傷
3:針對應屆畢業生,有著找工作的迷茫,究其原因就是定位不明確,沒有努力的方向以及正確的方式,解決方法就是請有經驗的人進行指導
4:實驗室情況:針對大四考研同學,很多人都是從自己的師兄師姐聽說實驗室的情況,但是師兄師姐迫于導師的威嚴而不敢說真話,導致實驗室情況不明,也使得有些行徑惡劣的導師一直為所欲為
5:荷爾蒙經濟:大學生群體,除了學習,找工作,最大的需求莫過于此吧,從微信“搖一搖”、“陌陌”、“taotaoUFO”、“11點11分"以及以工具類面向學生群體的"超級課程表",都帶著一個“約”字,為什么校園會存在這樣子的經濟呢?這就離不開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圈子小、社交活動不多
針對取快遞問題:現有“人人快遞”,針對此app思考如下:
a、同城專人直送平臺,倡導“人人參與”
?b、急速達:快件不落地
?c、定時取:發出寄件需求,附近快遞員迅速上門承攬快件
?d、幫我買,全城代購
對用戶而言:為社會閑散人員提供就業機會
對商家而言:中小型店鋪不受地理位置、店面規模限制
主打“順路順帶”概念,傳播“互幫互助”的產品核心價值
問題:送件人身份 ,快件丟失,毒快遞,主要是安全問題
MyThink:對于此app的問題所在,如果將其縮小至高校范圍內,并且注冊人員需要進行學生證、照片上傳等方式,是可以有效避免的,畢竟高校學生的素質和誠信還是可以信任的。
針對實驗室情況透明化、相關場所人數實時通知、就業指導方面,其實就是校園社交,自己提出相應的需求,就有熱心同學幫助解答,因此來分析這個app“師兄幫幫忙”,其曾經的活動為:
?a、線下配對活動:為“師兄”“師妹”找對象
?b、校園最后100米活動:請同學幫忙順路待帶回快遞,有金額獎勵
?c、大學生正能量計劃,鼓勵大學生做導演
?d、在線教育-每天九點,多學一點:大學生分享技能,組成圈子
?e、獻血,支教活動等
后來隨著這個app的發展,學生就明顯表明自己是來求男女朋友的,漸漸完成了“約”的校園元素
My Think:回到正題,對于實驗室透明化、場所實時人數、就業指導等這些可以看做是學生們提出的個性需求,自然有人在這個平臺給出相應答案,一旦涉及到線下活動,線上的這種友好熱心互幫互助的關系就自然而然轉為“約”的形式,或許這真的是人們的天性:異性相吸。不過這樣子完成自己找對象的大事還是蠻好的,其實自己還想到一個功能:出游約。
出游約:身邊同學都沒有時間一起出去游玩,但是又不想錯過時節,此時約上校園志趣相同的朋友們,豈不是一樁美事,這樣還可以拓展自己的圈子,為了盡量不帶“約”的色彩,提出需求的學生可以設定同伴條件:人數、性別、年齡、興趣愛好等,適合的同學就像接單一樣把自己送出去了(為什么說這句話的時候怪怪的...)
但是最后,“師兄幫幫忙”app并沒有繼續發展下去,因為沒有盈利點,查找相關資料,somebody說:
社交產品賺錢通過兩種方式:強運營/買流量
校園社交盈利:廣告/o2o/游戲,
對于廣告有一個恰當的投放點,比如微信的廣告推送,微信團隊策劃方案為“只有與品牌主氣質相投的用戶才會接收到廣告”,這不就是個性化匹配么,同時用戶也不會覺得這個廣告破壞了自己的體驗感,想想自己看到channel的廣告,心里得多爽啊!!
對于O2O,其實就是流量變現,將流量引入到第三方應用中
游戲:眾所周知,游戲是最賺錢的,因為有很多土豪用戶
而對于強運營/買流量,個人還沒有理解...后續再說
總結一下:我認為大學生最大的需求還在于“約”,因此可以通過其他社交方式讓這個元素在校園里可以純潔一點,比如最開始的五點,都是擴大好友圈子的不錯想法。
——————————————————————我是分割線————————————————
還分析了一個app"微差事",雖然沒什么關系,還是寫上來,因為我健忘。
微差事app
一類眾包平臺,讓用戶在閑暇之余不費力的賺取一定的酬勞,分類如下:
?a、調查問卷
?b、照片采集:百度地圖淘金、高德淘金
?c、簽到分享
?d、應用下載體驗
?e、生活情報:神秘顧客的招募,非常了得節目嘉賓的招募
?f、注冊體驗:不僅僅是注冊app,還可以是注冊銀行信用卡,注冊網站發起活動等
對用戶而言:可以輕松賺錢
對于企業而言:花最少的錢得到最精準的數據
商業模式:通過眾包幫助企業完成調研、內控、品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