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以琳。本周分享的工具卡——零花錢。這是一個教孩子認知金錢,培養孩子財商的工具卡。
有關零花錢大家是如何定義的呢?
在我看來,零花錢是家長每月或每周固定給孩子的、由孩子自由支配的錢,孩子可以買自己想買的東西,重點是自由支配。
如卡上所說的,零花錢是一個教孩子關于金錢的好方法。如果孩子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金錢觀,懂得自己規劃和管理零花錢,那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會更加從容自信。
給孩子零花錢有幾個誤區,來看看你中招了沒?
(一)、把零花錢和家務活聯系起來
你有沒有這樣對孩子說過:“趕緊收拾房間,要不然下一周的零花錢可就沒有啦。”又或是這樣說:“這周你負責打掃衛生,下一周的零花錢多給你10塊。”……
孩子聽了會有什么感受呢?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零花錢是要靠完成家長布置的各種家務活來“賺”的;零花錢的多少是要看家務活完成的質量與數量、由家長來決定?
長此以往這樣做的后果會是什么呢?也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做任何事都要有報酬的思想,從而讓孩子喪失對家庭的愛心與責任感。
有關家務活在PD故事會第75期專門有分享過,不不妨找出來聽一聽,溫故而知新哦。通過家務活孩子可以學習生活技能,發展社會興趣和能力感,家務活更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把零花錢和家務活相關聯會讓這2個培養孩子好品質好技能的工具失效。這實在是得不償失。
(二)、將零花錢與愛聯系起來
有些父母會用零花錢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我曾聽一位學員分享:因為爸爸長期出差,平常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所以每次一回來,首先就是給孩子一筆大額零花錢,而孩子通常兩三天就花光了,導致這位媽媽非常苦惱。爸爸的行為多半是出于補償心理,想通過大額零花錢補償對孩子的愧疚。如此這般,反而不利于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而實際上,零花錢與愛無關。
(三)、將零花錢與學習成績聯系起來
還有些父母會這樣“獎勵”孩子:“這次考試成績不錯,下周零花錢加10塊。”又或是“懲罰”孩子:“最近表現不好,從下周開始零花錢減半。”無論是“獎勵”或“懲罰”,從長遠來講只會削弱孩子的學習動力。
(四)、限制太多:不能買這,不能買那
給孩子零花錢就意味著,這些錢是屬于孩子的了、應由他自由支配。如果我們過度干涉,那就失去了利用零花錢來培養孩子計劃消費和理財能力的意義。應當給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親愛的們,以上4個常見誤區,你有中招嗎?
記得在妞妞4歲時,我曾嘗試著每周給她5元零花錢由她來自由支配,事實上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效果甚微。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多數對錢的金額以及算數都還搞不清楚呢。
直到今年上半年,妞妞大概5歲半時,我們又重啟了零花錢計劃,每周家庭會議后給她10元零花錢,為此她還專門準備了錢包、儲錢罐、透明盒子等等各種存放錢的工具。妞妞的零花錢基本上都花在買各種糖果上了,我們約定好非購買日買零食就用自己的零花錢。(通常,每周五晚上是我們家的購買日,我們會去超市大采購,采購日常用品和零食。)
重啟計劃至今約大半年的時間,通過使用零花錢妞妞開始懂得計劃、等待以及取舍選擇了。以前,看到包裝新穎的糖果都想要,現在她會思考到底哪個是自己最想要的,最終選擇一個;也會因為想買一種圣誕靴造型的巧克力糖果攢兩三周的零花錢,能感覺到她用自己的零花錢買到喜愛之物時,那種滿滿的成就感,這和我直接買給她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最后,有關如何給孩子零花錢用一段話總結,那就是:在合適的年齡給,定時定量給,不同年齡段給適當的金額。最重要的是允許孩子“試錯”,給孩子零花錢就是為了讓孩子從花錢的過程中獲得生活的經驗和理財能力。
今天的故事會就到這兒了,感謝你的聆聽!下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