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在路邊看到一個邊寫作業邊賣東西的摩梭小孩,學習只要你愿意,可以不分地點場合。當時我想到了那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小阿妹給我講她讀書的時候早上四點起床,走四個多小時山路去學校,冬天亦如此。
今天的主題不是讓大家知道山區孩子讀書有多努力,而是明白身處知識型社會,有效學習的重要性。很幸運地是,我們的教育條件比小阿妹好得多,各種資源素材唾手可得。聰明的我們,刷微博、關注公眾號、看頭條……學習不受限,但是怎樣將這些碎片化信息整合成框架為我所用呢?
? 分享書中提到的三點:
1.學習像沙漏。思達迪學習法的精華是沙漏理論,學習的過程應是不斷去除雜質,提煉精華。包括五個步驟:
A.瀏覽?
? 在盡可能快的時間內,翻閱標題、摘要、引言等概括性提示部分,對整體有初步了解,嘗試構建大致的敘述框架
B.提問
? ?快速思考,聯系生活拋出自己的疑問,明確自己想要知道什么?獲得什么?減少行動的盲目性
C.閱讀?
? 精讀細讀,理解重要段落的意思,邊看邊做筆記。深度思考,看是否能自己解答之前的疑問
D.復述?
? 最好的記憶方法是自我復述,并以交流形式轉述給他人。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已有經驗和現有經驗的聯系
E.復習?
? 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曲線描述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溫故而知新,回憶關鍵點,像牛一樣不斷反芻才會真正消化知識
2.輕松有趣的記憶技巧
A.空間記憶?
??空間感好的人,能輕易開啟大腦定位。對方位敏感,在潛意識里,能快速記住周圍的事物。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選擇如一條路線或一間屋子展開記憶。按照一定順序牢牢記住其重要事物,在記憶前不斷重復該順序。熟記順序后,賦予事物以知識點,通過回憶事物順序來記憶知識。如下圖,是我以前用過的一條路線:
B.形象記憶?
? 形象生動的東西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把事物形象化能方便記憶。如,諧音法,在歷史書上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時期開設的五個港口 “珠海”?“汕頭”?“廈門”?“深圳”?“上海”??可以記憶為?“珠頭廈深海”?即“豬頭下深海”? 類似的諧音在英語單詞中記憶也比較多?;?形似法,數字2?可以記憶為“天鵝”?,數字9可以記憶為?“氣球”??字母“A”?可以記憶為“山,等等。
C.知覺記憶?
??常說女人的“第六感”很靈,?前五感分別是 “味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小孩子好奇心旺盛,能調動不同感官去接受新事物,可以借鑒的是,當我們“視覺”記憶疲勞時,是否用“觸覺” "嗅覺”等來代替??我們都知道失明的人,聽覺非常靈敏。看來只要不斷地練習,充分利用其它感官來完成記憶工作也是可以的。
3.創造學習環境
人是環境的產物嗎?人容易被氛圍所感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分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一方面,內化知識,滋潤身心;另一方面,外化于行,學以致用。自覺地創造積極的有輸出性地環境,在環境中去實踐、領悟、改變。如上自習,大部分同學發現,呆在寢室自習的效果往往沒有在圖書館、自習室的效果好。這很好地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
最后,書中總結的三條,不具有絕對性,但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