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讀過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這本書,作者用最溫暖的筆觸訴說:孤獨不是失敗,它是自己與自己相處與對話最好的時光。確實,十年的時光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人生能有幾個風華正茂的十年啊!雖不是蘇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的凄慘,也沒有陳奕迅《十年》“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難免淪為朋友。”的無奈,但是真的十年時間很容易改變一個人,有多少人可以堅持初心呢?
還記得在開學的前夜一個人輾轉反側、猜想新環境;在畢業那天假裝瀟灑和決絕,拿起行李箱轉身的瞬間某種情感噴涌而出;在紛繁的職場,既堅持又妥協,一遍遍問自己“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在復雜的社交中,戴上了假面具、學會了低姿態,卻也不忘在另一個平行的世界,那個傲嬌倔強的自己。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后是成長。
現在社會,你我的距離顯得是那么近,近的可以隨時知道你在做什么,又那么遠,遠的觸摸不到彼此的心。是什么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呢?毫無疑問是發達的通訊工具,像微信便是一個強大社交軟件,可以分享自己的喜悅,可知別人的憂愁。說來也奇怪,為什么我用久了微信,突然發現慢慢的習慣隱藏自己了,就像原來的扣扣一樣,不再有什么事都發在朋友圈,很少和朋友微信語音聊天,只是默默隱身看著別人,了解著別人的喜怒哀愁。有時候,你發朋友圈可能是寫給專門的人看的。但往往這個人看不到,不會看,也不想看。直到有一天,另一個不相關的人突然跟你說:你寫的所有東西我都看完了,好心疼你呀,你看,真正在乎你的人讀的不是你的某條心情,他們想讀的,是你的整個人生。所以,你的快樂分享對了人,便是幸福,分享錯了人,就成了顯擺,就好比,難過分享錯了人,就成了矯情,甚至一個笑話。慢慢的,我們就不愿意把自己歡樂憂愁分享出來,更不愿意把自己的痛楚說給別人聽了,然后就成了刺猬,有些人可能還是一個敏感的刺猬。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需要感情的宣泄,而且誰都會遇到傷心事,包括生離死別。有時候就是需要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然后掏心窩子的把自己的心里話說給你的好友聽,往往會得到“嗯”“沒事”這樣簡潔明了的答復,遇到對方心情好了,可能會安慰你兩句“一切都會過去的,堅持一下就好了”等等。其實,真心的朋友你說什么都會在乎,不喜歡你的人,你再怎么理性都是錯的。
有一些東西總是徘徊在說出來矯情,不說出來憋屈中。每個人都會有脆弱或者低落的時候,你需要一個懂你的人,他不會嘲笑你矯情,不會把你的傷疤當笑話講給別人聽。
很多時候你選擇沉默,不是因為自己內向,而是因為你不知道他是不是那個愿意聽你分享的人。你總是擔心,你的苦楚在別人那里就是茶余飯后的笑談。
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什么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你的孤獨,請自己買單。
我覺得最好的關系,不是隨叫隨到,每天都聊,而是一旦有事,對方就會毫無思考利弊地全力去幫助你。
最好的關系,是我發了消息,你看到了自然會回復,我不會因為你沒有回復而胡亂猜忌,你也不會因為沒有及時回復而感到抱歉,彼此信任,彼此牽掛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