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對財富自由的認知:不用為了生計而必須工作,已經掌握足夠多的資產或存款支持自我保持現有的生活水準,甚至退休后,直到死亡。我的關注點在于:有足夠的錢或者錢生錢的方法。
于是,在我的認知體系里,要想獲得財富自由,前提必須是先掙足夠多的錢。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掙更多的錢?那必須是掙快錢,錢生錢,發橫財。具體怎么做呢?可以做兼職,賺外快;買彩票,說不定就中個頭等獎呢;要會理財會投資,讓錢躺在賬戶里也變錢出來。于是,我要去學習技能,看看自己可以做哪些兼職賺外快,得空還得研究彩票中獎數字規律,明明看到數字就頭疼,還要逼自己去學股票學基金。
不難發現,我的認知著眼于錢,用盡資源去換取更多的錢。
李笑來對財富自由的定義: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再說通俗點,就是原本你朝九晚五的8小時應該在辦公室坐著,為了每個月頭打到你戶頭里的可預見的月薪;甚至晚五之后還必須貢獻幾個小時去加班,應酬,為了有可能跳動的獎金;而現在,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你,可以聽憑心情地喝個早茶,讀一本書,再釣個魚,甚至整年都漫無目的在滿世界溜達。具體怎么做呢?有足夠多的錢依然是選項之一,但同時多了另一條路:即把原來的一份時間賣出更多份。后者的重點是如何可以增加一份時間的價值,以讓更多人愿意為其買單?
李老師的認知著眼于用財富換取時間自由。
到此很順其自然地引出另外兩個思考。
思考1: 實現時間自由后,時間用來干什么?打游戲?旅游?吃吃喝喝?
如此,打游戲,旅游,吃吃喝喝較時間自由來得更重要,所以我們很容易希望立刻打游戲,旅游,吃吃喝喝。因為跟獲得時間自由相比,這些事都顯得更容易達成。究竟哪個才是更重要的?獲得時間自由的最高目標是什么?實現時間自由后,可以將時間投入在讀書,寫作,修行,公益,陪伴家人上。
思考2:如何可以減少出售的時間?
創造單位時間內更高的收益。將更多時間投入產出更多價值的事情上,將更少時間投入到低值的事情上。
001 結合自身,具體做法:
002 產出有內容,可遷移
003 購買/利用他人時間
004 減少 重復工作時間,凡事只做一次
005 保持認知統一,減少溝通障礙
006 盡量避免時間被切分得太碎
以我們公司報告很多,表格很多為例,往往數據就那么幾個,卻因上下各部門要的模板不同,導致不得不重復做。這塊工作可以轉交給下屬完成。具體方法是:
001 教會下屬理解問題和所有口徑
002 讓下屬掌握基本數據和口徑
003 重復報告讓下屬完成
充分的溝通,統一認識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