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一次上峨眉山是因為在網上看了一個關于峨眉山的故事。
? ? ? 在峨眉山景區的半山腰有一片莽莽蒼蒼的竹海,風景雖然優美但是人跡罕至。里面有一家很有特色的山莊,建筑古色古香,裝飾也極為古樸,有雅興的游客在房間里點上一爐檀香,與云遮霧繞的群山相得益彰,不由就生出一種超然出塵之感。
? ? ? 小馮就住在這家山莊,就在他入住的第一天晚上,天氣出奇地好,整個峨眉山被月亮明朗的清輝染成了一片銀色世界,遠山倍感朦朧,近景出奇清幽,俯仰天地之間,唯有萬象森羅!
? ? ? ? 此情此景,讓小馮雅興盎然,叫了兩樣野味和當地的小吃,趁著月色,在山莊的后院里一邊追念謝靈運和陶淵明等先賢遺風,一邊自斟自飲。
? ? ? ? 小馮正在興頭,突然聽見院墻外面的竹林深處傳來一陣陣小孩嬉笑玩耍的聲音。這讓他頗為詫異,因為他記得院墻外是一片荒竹林,似乎沒有人家。
? ? ? ? 有了幾分酒意的小馮沒有多想,推開后院的垂拱門,順著蜿蜒曲折的碎石路,踏著滿地流淌的月色,向竹林深處信步而去。
? ? ? 可一邁進竹林,小孩的嬉笑聲戛然而止,耳邊只有夏日的微風輕輕掠過,月色籠罩的竹林一片清明,這讓小馮不禁產生了錯覺,以為是自己的聽力產生了幻覺。
? ? ? ? 竹林深處是一片空地,小馮記得嬉笑聲大概就是從這里傳出來的。但是現在,空地上除了錯落起伏的野草外,什么也沒有。
? ? ? ? 就在小馮四處張望的時候,空地上突然升起一團紅色的光球,光團忽悠悠地上升,然后快速地下落,接著又晃悠悠地上升,周而復始,就像光團下面有個人在對光團吹氣一樣。隨著不停的上升和下降,那光團彌散出一陣陣紅光,而且光芒越來越亮。
? ? ? ? 這讓篤信無神論的小馮倍感好奇,輕手輕腳地沿著空地邊沿向光團靠近,他想弄清楚是誰在這荒山野嶺上搞怪。
? ? ? ? 還沒等小馮靠近,又有一個略小的紅色光團升起,而且兩個光團還有互動,就像一對玩耍的伴侶,小的光團上上下下地在空中纏繞追逐大的光團,就像一個小孩圍繞著大人撒嬌一樣,甚至讓人產生一種它們很開心的感覺。小馮甚至還聽見了一聲低沉的嘯叫從草叢里傳出。
? ? ? ? 可以斷定,這聲音絕不是人類能夠發出的,但它卻有人類的情緒,就像一個人坐累了,伸了一個長長的懶腰時發出的舒服至極的嘆息。
? ? ? ? 這就有些怪異了!
? ? ? 可小馮絲毫沒有注意到這事透著些許詭異,他急切地想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不禁將頭向前探了出去。不意鼻子掃在了一片竹葉上,鼻尖上一陣酥麻,讓小馮發出了一個響亮的噴嚏聲。噴嚏聲一響起,兩個光團似乎受到了驚嚇,一晃,消失在了草叢里,四下頓時又是一片寂靜,仿佛什么都沒出現過。
? ? ? ? “驚跑了?”小馮懊惱不已,呆立片刻后見再無動靜,于是意興闌珊地轉身,準備返回山莊。
? ? ? ? 剛一轉身,小馮發現身后原本明朗的夜空現在居然是漆黑一片,漆黑中有一雙深邃而明亮的眼睛正凝視著他,而且只能看見一雙眼睛,對方軀干、四肢什么的全隱沒在黑暗中。
? ? ? ? 這雙眼睛出現得那么突兀,又如此的近,近得就在小馮的眼前,仿佛是在一瞬間就出現在了小馮眼前。這雙眼睛平視著小馮,帶著幾分探究和揣測,明顯沒有什么惡意,只是那眼神里有一種小馮說不清楚的東西,就像亙古以來的時光都凝聚在了這雙眼睛里,但卻又毫無歲月的滄桑,顯得如此明亮和純凈,最重要的是,這雙眼睛有一種奇異的穿透力,仿佛能夠看透小馮的靈魂,仿佛正在閱讀小馮的前世今生和善惡美丑。
? ? ? ? 面對這雙能夠閱讀靈魂的眼睛,小馮突然感到一種極度的疲乏和深沉的無力,竟被直愣愣地定在了當場,一動不能動。接著,小馮就感覺到有什么東西滲入了他的靈魂,仿佛一顆炸彈在他腦海里轟然而裂,瞬間就暈了過去。
? ? ? ? 直到凌晨,小馮才被山莊的老板尋找到救了回去。
? ? ? ? 這個故事讓我對峨眉山再次充滿了向往和深深的敬畏,于是決定再上峨眉。
一,清音閣
? ? ? ? 以前為了省力,我選了一條相對輕松的路線上峨眉,這一次我選擇了清音閣這一條相對較為困難的路線。
清音閣位于一條寬約兩三百米的山谷,兩邊的山峰雖然不是特別的高峻,但是比較清秀,絲毫沒有深秋的枯萎和蕭瑟,反而是綠意盎然,顯得生機勃勃,或許這和佛家說的靈氣有關。
谷底就是狹長而清澈的清音湖,湖面上水汽彌散,似有似無,如輕煙彌散在整個山谷,頗有幾分“煙籠寒水”的意味,使得谷內和谷外涇渭分明,仿佛兩個世界。谷外一片清明,而谷內則在陽光映射下,空氣不僅有了各種顏色,而且光線的明暗變幻籠罩得山谷頗為飄渺,猶如仙境一般。
? ? ? ? 清音湖邊是一條長長的仿古游廊,地面鋪著青石板。陽光透過樹隙,撒在古老的青石路上 ,光與影的變幻,使得地面一片斑駁,仿佛在展示這福地洞天的古老和滄桑。
? ? ? ? 游廊邊上是當地居民擺下的一溜長長的攤位。銷售當地出產的靈芝、茯苓等各種珍稀藥材,也有什么玉石掛件,總之,大到登山服和雨衣,小到竹拐杖,應有盡有。其中比較吸引人注意的當數峨眉山特有的“猴居士”玩具,各種各樣的猴子造型琳瑯滿目,有的憨厚,有的乖巧,也有的古靈精怪,非常有特色。
? ? ? ? 可對于沒有吃早飯的我來說,最有吸引力的不是這些,而是那一排排很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用當地山豬肉制作的香噴噴的香腸和臘排骨自不必說,單是那紅彤彤的柿子和清香四溢的水煮花生就讓人口舌生津。
? ? ? ? 身著彝族服裝的攤主大姐自豪并繪聲繪色地向我推薦她的東西,說山豬不是在家圈養的,而是在野外放養的,因此這些山豬每天在大山里跑,呼吸著峨眉山的靈氣,吃的是最綠色的食物,所以她家的山豬肉特別好,瘦肉多,質地嫩,吃起來還不膩。
? ? ? ? 大姐介紹完她的山豬肉,又順手拿起一個柿子,“這峨眉山啊,靈氣足,土質好,非常適合這些水果生長,所以味道就比其它地方的地道,如果再經過兩次霜凍,那味就更好了!”
? ? ? ? 說著就把柿子遞給我看,“你看這柿子,皮很薄,還透亮。味道差不了!”
? ? ? ? 我剝開柿子皮一嘗,味道的確不錯,竟然沒有一點其它地方柿子的澀味,入口即化,甘甜可口,仔細一咂摸嘴巴,唇齒間還有一絲絲清香。
? ? ? ? 這讓我食欲大開,又要了兩節香腸一塊排骨和一只黃澄澄的玉米棒子。或許真和水土有關,這峨眉山的玉米不像很多地方的玉米一樣粗糙和寡淡無味,不僅甘甜可口,而且還有一種微糯的口感。
? ? ? ? 正在啃玉米棒子的時候,伴隨著一陣叮叮當當的駝鈴聲,一支小型的馬隊從青石路盡頭的薄霧中鉆了出來,長長的黑色鬃毛很有節奏地在微風中晃動,給人一種飄逸的感覺。
? ? ? ? 峨眉山的馬沒有西洋馬高大,也不像茶馬古道上的馬那樣嬌小,腿腳也不粗壯,但是特別有勁,五六匹馬走在青石路上,舒緩而又顯得鏗鏘有力。
? ? ? ? 古典的建筑,古老的青石路,再配上這么一支馬幫,讓人有些恍惚:我這是穿越了嗎?
? ? ? ? 或許是因為處于旅游淡季,路上游客非常少,沒有了人群的喧鬧,山谷顯得十分幽靜,間或一聲鳥鳴夾雜在舒緩的馬蹄聲中,回蕩在薄霧飄蕩的山谷,時光的流淌似乎都變慢了,紅塵中的失意和煩躁被這聲聲馬蹄踏了個粉碎,禁不住讓人有種常住于此、隨風而化的沖動。
這是一個名叫楊洋的游客在清音閣的湖面拍攝到的,把圖中的大圖逆時針旋轉九十度后,就能夠看見右下角的小圖,山和倒影構成了一副齊天大圣孫悟空的頭像。很像吧?有興趣的朋友以后也到清音閣去拜訪一下孫大圣。
在清音閣的橋頭還有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東西值得一提,那就是“中日詩碑亭”。
? ?
(下圖是良寬法師《試題峨眉山下橋》詩)
這個詩碑的來歷比較神奇。1825年夏天,峨眉山爆發山洪,一座木橋被沖垮,其中一個刻有字的橋樁被洪水順流而下沖進岷江,然后入長江,過三峽,最后進入大海,漂流6000多公里后,來到了日本新瀉縣的宮川海濱,被當地的高僧良寬法師撿到。
良寬法師見木樁上刻有“峨眉山下橋”五個篆字,意識到這木樁來自他向往不已的佛國世界峨眉山,欣喜之余,賦詩一首:
不知落成何年代?書法遒美且清新;
分明峨眉山下橋,流寄日本宮川濱。
此事在日本轟傳一時,所以良寬法師這首詩在當時的日本廣為流傳,良寬法師更是認為因緣殊勝,萌發了朝拜峨眉山的愿望,可惜最終沒能實現。
1990年8月,中日文化友好交流時,偶然提到此事,雙方都覺得此事不僅稀有,而且很有歷史意義,所以決定在當時的斷橋附近立碑紀念。在碑的正面刻上了良寬法師的詩,背面則是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趙樸初先生唱和良寬和尚的詩文:
禪師詩句證橋流,流到宮川古渡頭。
今日流還一片石,清音長共月輪秋。
于是,這塊碑成為了中日重建友誼的象征。
只是不知道善良的良寬法師要是得知,在他之后七十年,他的同胞舉起了屠刀,將他所向往的佛國世界變成了一個狼煙遍地的屠場,進行了長達五十年的侵略,他將作何感想?
我不是在煽動中國對日本的仇恨情緒,只是在這么一片祥和而美麗的土地上看見這么一塊碑,追古憶今之余,實在讓人唏噓不已,更對那些發動侵略戰爭的人痛恨不已。
清音閣過去就是一線天和牛心石。
一線天這個地方就像一座山被斧頭從中間直直地劈開,中間的縫隙成為了一條天然的通道,如下圖:
而牛心石顧名思義就知道,其形狀像一顆大號的牛心臟。此處是黑河與白河的交匯處,牛心石一邊是水質黑黑的黑河,另一邊則是白浪翻滾的白河,兩河交匯,黑白分明,也算是一個奇觀。如下圖:
二,“猴居士”
再往前走就天下聞名的峨眉山猴區了。
峨眉山的猴子學名藏酋猴,體型巨大,成年公猴有十六七歲的男孩那么大,體格還要更為健壯。因為軀體強壯,所以經常在路上公然搶劫,乃至不時調戲過路的女游客,可謂劣跡斑斑。
曾經有一位外國女孩游覽峨眉山時,看見這些猴子很可愛,于是毫不吝嗇地拿出自己的零食與這些猴子分享,頃刻間,大大小小幾十只猴子圍住了她,手里的食物瞬間就被瓜分一空,其中有兩只后到的成年公猴沒有吃到零食,頓時大怒,一起發力,把這位外國女孩推進了路邊的水溝里,嚇得這位外國女孩一個勁地喊,“My God! My God!”
當然,峨眉猴除了劣跡外,也有很多可愛甚至神異之處,往往逗得游客捧腹大笑。就因為這些“妖猴”常有出人意料的乖巧之處,還對出家人特別恭敬,所以一些很有創意的游客給峨眉猴取了個別名“猴居士”。看下圖:
1936年,蔣介石上峨眉山游玩,突然從樹叢里跳出一只體型和成人差不多大的猴子蹲在路上,攔住了他的去路。侍衛上前正準備驅趕的時候,不想這猴子向蔣介石鞠了一躬,然后一閃身,溜進樹叢不見了。
猴子都來朝拜自己,這讓面臨內憂外患的蔣介石覺得是個好兆頭,說不定這預示著自己面臨的困局可能會出現“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化,因此,這事讓他樂呵了好幾天。但是也有人對此事抱有異議,總覺得不是這么回事。其中就有一個記者為了這事私下去請教了峨眉山一老和尚。
原來峨眉山的出家人在冬天看見山里的猴子嚴重缺少食物,經常餓得瘦骨嶙峋,于是就從自己的食物里分一些給這些猴子,久而久之,人和猴子之間建立了非常和諧的關系,而這些猴子也不再偷吃佛前的供品,當然,對光頭的出家人尤其恭敬。
而蔣介石正好就是一個光頭,估計這猴子錯把他當成了出家人,所以才對他這么友好。這也是峨眉山形成給猴子喂食傳統的由來。
我踏著一路山光水色正悠悠然地前行,山彎那邊的猴區便傳來一陣陣混雜著幾聲尖叫的哈哈大笑。走近一看,原來是猴王在教訓它的手下。
這只猴王不僅體型巨大,而且全身黑毛油光閃閃,兩眼兇光四溢,人立著正在另一只半大的猴子頭上扇巴掌,很像是得了峨眉山滅絕師太的真傳,打得那只小猴子東倒西歪。而這只小猴子嘴巴都被猴王的爪子劃破了,鮮血淋漓,可它竟然不敢逃跑,被扇倒后又爬起來,恭恭敬敬地站在猴王面前,兩眼還可憐巴巴地望著猴王,似乎在討饒。
這讓看熱鬧的男游客樂不可支,女游客則不時尖叫。一位穿紅色羽絨服的漂亮女孩大概是想轉移猴王的注意力,給小猴子解困,就拿了一袋猴糧出來,站在護欄邊向猴王遞過去。
這一招果然有效,猴王停止了毆打,雙眼賊眉兮兮地打量著女孩。不想猴王還沒動,這邊剛挨了揍的小猴子竟然記吃不記打,見猴王不收拾自己了,一縱身,麻溜地躥上了護欄,直接跳到女孩的肩膀上,也不管嘴巴是不是疼痛,伸手就去抓女孩手里的食物,完全忘記了自己剛才挨的揍,眼睛甚至都沒有瞟一眼猴王。而猴王身后其它二十多只猴子顯然懂事多了,見猴王不動,居然沒有一個上去搶食。
看到這一幕,就不難理解剛才這小猴子為什么挨揍了。畢竟作為它們導師的人類流行一種態度,就是有好事的時候領導先請,有麻煩的時候領導先走。其它猴子顯然從人類社會這兒領會到了這生存法則的精髓,而這只貪吃的小猴子可能情商不高,有好事居然不先請領導,挨揍自然難免。
好在猴王在逞威之后并沒有再對小猴子的不懂事繼續計較,只是冷冷地盯著那小猴子。從這一點來說,猴王比人類職場上的領導仁厚多了,起碼它沒有對不懂事的小猴子趕盡殺絕。
小猴子不懂事,但喂食的女孩卻非常懂事,把手收回來,放在肩膀附近,以便小猴子好取食。可那想到這小猴子吃完后居然一只手摟住女孩的腦袋,蹲在她肩膀上不走了,一雙小眼睛還四處張望,一副志得意滿的神態。
剛一開始女孩還略帶羞澀地配合著,讓周圍的游客拍照,可沒過一會兒她就有些受不了了。肩上的猴子說是小猴子,其實應該也有三十多斤,老是沉重地壓在一只肩膀上不說,關鍵是女孩還不敢動,怕驚著它會攻擊自己。
這一下女孩大窘!
這還沒算完,那小猴子一低頭,看見了女孩背包上的拉鏈,一轉身,左手揪住女孩的頭發,探身用右手非常熟練地抓住拉鏈,就聽“哧溜”一聲,背包里的東西四散落地。
小猴子對落在地上的口紅毛巾等東西一點興趣也沒有,瞅了一眼,低頭伸手在包里搗騰開了,包里的東西只要不是它所熟悉的食物就往地上扔,剎時,地面上就成了一個地攤。
女孩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可那猴區管理員卻在一邊冷眼旁觀,對猴子的惡搞絲毫沒有制止的意思,而是舉起手來的猴糧說,“它這是沒吃飽,你再給它買點吃的它就下來了。”
我原本也看著有趣,但現在看管理員這種強買強賣的行為有些過份了,而且女孩也的確尷尬,于是靈機一動,拿出一支煙對著小猴子點上,示范性地吸了兩口,然后給它放在附近的護欄上。
小猴子好奇地瞅了瞅,還真的從女孩肩上跳了下來,小心翼翼地靠近香煙,先是用手扒了兩下,見無甚危險,拿起香煙就塞進了嘴里,一下被煙頭燙得吱吱亂叫,一口吐掉香煙,躥下護欄,藏在了猴王的背后,然后還心有余悸地探出腦袋盯著地上冒煙的煙頭看。
看著小猴子的狼狽樣,周圍越聚越多的游客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其實關于峨眉猴的故事數不勝數,有些甚至還頗有靈異色彩,只不過我還沒有能夠一一經歷。要是有朋友也想去峨眉山親近一下這些精靈,一定要記住,在猴區盡量不要獨行,不要攜帶散發香味的食品在包里,不要故意惹它們生氣,最好是買一支竹杖防備那些野性太強的猴子。
三,酸爽的九十九道拐
游玩峨眉山,不可不爬九十九道拐,這一段路風景好,而且對人的耐力、體力和意志是一個很有難度的挑戰,一旦成功,就有“腳踩群山騰云去,手摩九天駕霧歸”的快感。
從遠處仰頭一看,這起于凌霄亭止于壽星橋的九十九道拐不僅如巨龍般在崇山峻嶺間時隱時現,而且是一拐連一拐,一坡接一坡,拐上又重拐,坡上還是坡,真是坡拐連綿,無窮無盡,看著就有些讓人心里發怵。
即使是在這深秋時節,這半坡以下依然是青山蒼翠靈禽飛,猴戲幽林弄清泉。非但沒有深秋的衰敗,反而是一派生機盎然,頗有世外桃源的靈韻。但半坡以上則大不相同,一眼望去,一片云蒸霞蔚、霧海翻騰的景象,大有“霧鎖千山無人語,云連天地通圣凡”的氣概。
怪不得當地人說峨眉山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雖然來的時機不對,領略不到“一山有四季”,但這“十里不同天”可是實實在在地擺在我眼前,而且這半坡到坡底好像也沒有十里吧?垂直落差頂多也就兩三百米,可這氣候變化竟然如此之大,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踏上九十九道拐半小時后,我就知道,先前那牧歌式的游玩結束了,現在面臨的才是真正的“爬山”!
前半小時還可以邊走邊看,欣賞一下四下優美的景色,接下來半小時也還可以勉強忍受,只是再沒有了興致去品味美景。不過雖然遺漏了不少美景,但我也有一個收獲。我發現,登山的時候不能直上直下,要走“S”路線,這樣坡度就小得多,腿稍微分開一點,每一步跨上去后等把膝關節伸直了再跨下一步,避免膝關節始終處于緊張狀態,這樣雖然單位速度慢了,但是每一步耗費的體力卻少了很多,一次發力可以多攀登很長一段距離,算下來,實際的行進速度反而快了很多。
一個小時過去后,我第一次發現自己原來這么重,壓得自己的雙腿都有些打顫,剛才用的“膝蓋伸直登山法”也不怎么管用了,每爬上個十來步就得休息一下,迫不得已,每邁一步出去后,只得把身體的重心也偏過去,把身體的重量盡可能分擔在手里的竹杖上,另一條腿邁出去的時候再把重心偏過來,就這樣像個偏來晃去的不倒翁似的在山道上慢慢移動。
就在我艱難地和山道較勁的時候,身后傳來一陣嘻嘻哈哈的玩鬧聲,回頭一看,一對二十歲左右的小情侶手牽手地上來了,一路上你喂我一顆糖,我喂你一塊餅干,好像他們不是在登山而是在逛街,顯得似乎很輕松愉快。
“大叔,你以前就知道這兒的猴子抽煙啊?”那男孩看見我笑嘻嘻地打招呼,“這九十九道拐我們爬了有一半了吧?”
“我啊,以前看見過別人給猴子煙抽。”我呼哧呼哧喘著氣,看著他輕快的腳步很是羨慕,突然想惡作劇一下他,就沒有告訴他我也不知道還要多久,而是唬他說,“我們現在啊,就像開奧運會一樣,這開幕式才結束,正式的登山才剛剛開始,那里就有一半了!”
小伙子的笑容一下就凝固在了臉上,郁悶地抬頭看了看上面,又轉頭看了看山下,輕聲嘀咕道,“你妹,早知道這么累,還不如從那邊坐車上去!”
我像小時候成功地偷吃到了一顆糖一樣,悄悄地笑了,看來小伙子也沒有表面上那么輕松,只是因為旁邊有女朋友在,故意逞能罷了。
小伙子也是第一次來峨眉山,對這座山的了解僅限于百度搜索的內容,因此一邊走,一邊不停地問我一些關于峨眉山的事,比如峨眉佛光是怎么回事,白蛇和青蛇是在峨眉山哪里修行,藥王孫思邈為什么來峨眉,三霄娘娘顯圣是怎么回事,《封神榜》的趙公明怎么在峨眉山成了財神,等等。最后,他對把上山的路修在陡峭的九十九道拐產生了抱怨,氣喘吁吁地說這有悖于佛家的慈悲之心,對游客實在是一種虐待。
其實,類似峨眉山這樣的修行圣地,最初被開辟出來本就不是用來玩的,當然就不會刻意地去方便游客,至于九十九道拐的形成,我倒是聽說過一點點。
據說,當初普賢菩薩剛到峨眉山來開辟道場,途經此地,見這里不僅山峰險峻,而且坡陡石滑,一不小心就會掉下懸崖,很是擔心前來朝拜的信眾遭遇不測,所以就授意靈祖菩薩,讓侍衛靈祖菩薩的三千力士在此修建一條山道。
三千力士各展神通,有的驅動自己的坐騎靈獸開山辟路,有的役使鬼將破土修橋,還有的念動神咒,召集山神土地隨后鋪路,其中有一個力士覺得這樣修進度太慢,于是大展神通,在懸崖峭壁上一路向上飛奔,片刻之間,一條由腳踩出的山道隨著他的腳步蜿蜒曲折地出現在了崇山峻嶺之中。
靈祖菩薩一驗收,剛好九十九道拐,九十九道拐這個名字就是這么來的。只是數千年后,人世間歷經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峨眉山的地勢和山路也有了很大變化,現在只剩下了六十九道拐。
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覺轉移了注意力,沒有留心到腿上的疲勞,竟然一口氣連爬了七八道拐,這速度比我先前用的膝蓋伸直的登山方式還要快。
這時身邊開始不斷出現一團團飄蕩的霧氣,舉頭一看,涌動的霧海就懸停在頭頂上不遠處,再回頭向下一看,入眼處全是起伏綿延的翠綠山峰,在陽光下蒼翠欲滴,兩邊的山峰肅然而立,恰如十萬中軍帳,虎將列兩邊;前面的山峰古木參天,浩浩蕩蕩地鋪陳于天地之間,猶如大軍手執戈矛正在等待沖鋒的號令;一團團霧氣從山澗飄起,那是將士踏出的煙塵;山風掠過峽谷,嗚咽作響,那是戰馬低沉的嘶鳴……
這陣勢,是要去斬妖除魔嗎?
都說“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眼前的景色不僅“秀”,而且非常壯麗,不由就讓人想起了杜甫在泰山之巔的“蕩胸生層云”。
看罷美景,戀戀不舍地轉身,一頭扎進了云海中。初時還不覺得什么,起碼還能夠看見二十多米的距離,可轉過三四道拐后,就只能看見兩三米的距離了,伸出手在霧氣里把手指一捻,手指上竟然有明顯的水感,呼吸進鼻腔里的空氣也有一種粘稠感,讓人輕微地有些憋悶。
又不知道過了幾道拐,前面的霧氣漸漸稀疏起來,路上雖然還是沒有遇到行人,但是我已經隱隱約約地聽到上面有人在說話了。
在濃霧里穿行一點也不讓人愉快,感覺就像是在一個洪荒世界里獨行,現在猛然聽見其他人的聲音,實在是讓人精神大振,顫抖的雙腿也突然有力了,腳步自然快了許多,很快就出了霧層。前面居然是一片平地,平地靠近山坡有一個亭子,兩個女孩站在旁邊正在商量是坐車上去還是繼續爬上去。
我靠著亭子的柱子起碼有十分鐘沒有說話,十分鐘后我才有了一絲精力去感受身體的疲乏,這才發現腿不能動,一動,腿上就傳來一陣錐心刺骨的疼痛,疼得肌肉和筋骨好像要分家似的。
為了轉移注意力,我和兩個女孩聊了幾句,沒想到她們居然是我老鄉,一個姓康,一個姓趙。
小趙顯得很乖巧,還愛笑,一笑,臉上就出現兩個酒窩,顯得很甜美,讓人不得不懷疑她是不是每天都喝了娃哈哈。
可后來我才知道,就這么一個小甜心居然是長跑健將,她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參加馬拉松比賽。另外,她還是一個馬大哈,在當天晚上住酒店時,居然把自己的洗漱用品和睡衣全忘在了酒店,最后還是酒店老板給她快遞回來的,于是我們跟她開玩笑說,如果她下次把自己忘在酒店了,也讓酒店老板把她快遞回來,還可以省車費。
小康和小趙是高中同學,但是倆人的風格完全不一樣。小趙甜美,小康則很婉約,就像一幅江南風景畫,秀麗中隱透風骨,還有幾分文藝范。
我在前面發了一張照片,猴子把一個女孩堵在路邊要食物那張,那女孩就是小康。
小康這人看上去很溫婉,但實際上是一個不喜歡低頭的人。她本來也準備買點猴糧來喂猴子的,可看見那猴區管理員驅使猴子攔住游客,強行推銷她的猴糧,于是小康不樂意了,不管對方如何脅迫,她就是不買。后來,據她自己說,她被猴子堵在路邊起碼有二十分鐘,但最后,她還是沒有買猴區管理員的猴糧。
其實在我看來,小康大可不必為此生氣,因為這種事由來已久,以前就有官商勾結,強取豪奪,現在經過部份官員的帶動和推廣,發展到人猴勾結也不足為奇,所以峨眉山的猴子享受的是和官員一樣的待遇,每天早上九點上班,下午五點下班,非常準時,所謂朝九晚五是也!
當然,峨眉山的猴子除了朝九晚五外,還有一點和有些官員很像,那就是它如果看上你什么東西,要是你不給的話,它就會收拾你,所以大家如果有什么好東西,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在猴子和官員面前露白。
對猴居士的朝九晚五有不信的朋友,可以去打聽一下,就知道我說的是不是真的。
這次上峨眉山,除了欣賞到了美麗的景觀外,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小趙和小康。
四,雨中夜行
有了小趙和小康的加入,一支五人驢友團形成了,氣氛也活躍了很多,只是都非常累,少了很多欣賞風景的心思,以至于這一段旅程就是聊天和走路而已,不知道不覺就來到了天池峰,也終于知道了我們其實已經爬完了九十九道拐。大約我們遇見的那個亭子就是九十九道拐的終點。
中間這一段行程基本沒什么可記述的,唯一的亮點是在仙峰寺,有兩個來自南京的女孩又加入了我們這個小團隊。
還有小康拍的幾張照片可以一看
一路走走停停,經過仙峰寺和遇仙寺,在下午五點多,來到了九嶺崗。這里是東西兩條上山路線的交匯點,原本也沒有什么可記述的,只是我們一行人大多連午飯都沒吃,現在又累又餓,就準備這里的農家樂吃點東西再前行。
可一問價格,一小碗蛋炒飯就要二十元,而且她那個碗比人的嘴巴也大不了多少,這得吃多少碗才夠?一頓蛋炒飯吃下來,得要多少錢?
沒辦法,大家又只得背起行李出發了。接下來的路段好像叫鉆天坡,陡峭猶如九十九道拐,只是沒有九十九道拐那么長罷了,最麻煩的是,這段路遠離人居,如果在這里發生什么事,那可是真正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對這一段路,我的記憶是最不愉快的。
上次我經過這里時,也是漫山遍野的大霧,我獨自一人在山道上歇息的時候,山道上的濃霧中突然出現一群體型碩大的身影,快速地向我沖過來。
以前我就打聽過,峨眉山的大型動物,除了猴子和野豬,好像還發現過熊。
看見向我沖來的龐大身影,很像是熊,我當時就甩掉了挎包和背包,操起手里的破竹杖準備拼命。
那群身影沖到離我幾米遠的時候,領頭的一縱身,上了路邊的護欄。我這才反應過來,這是一群猴子。
但是這領頭的猴王體型也太夸張了,看上去完全有一個成年男人那么大,而且非常健壯,肩胛上的肌肉一塊塊地隆起,比那些拳擊手的肌肉還要發達。就是這一只猴王單挑我,我也不一定打得過,何況是七八只猴呢!
猴王沖到我面前不足兩米遠的地方,俯下前身,下肢蹬在護欄上,兩眼兇光四射,沖我不停地咆哮,似乎隨時都要撲過來。
跟上來的猴子四散開來,一下就截斷了我的退路,把我圍在了中間,不斷向前緊逼,十秒鐘不到,我就被逼到了懸崖邊,進退不得。
那猴王更是可惡,盯著我手里的竹杖,不正面進逼,而是在我拿竹杖的反手方,從側面威脅,這樣的話,我如果擊打它就很不方便,也更費勁。可即使這樣危險,我也不敢轉身,一轉身面對它,其它的猴子立馬就前撲。
就在我的心不斷下沉的時候,猴王突然發出一聲尖銳的叫聲,身體向我撲了過來。我舉起竹杖對著它的眼睛就捅了過去。沒想到這潑猴是虛晃一槍,我一舉竹杖,它就退了開去,但猴群中的三只猴子卻同時縱身向我撲了過來。
我只得急轉身,將竹杖在身前橫著一劃,接著順手捅向最后一只猴子的眼睛。不想這三只猴子也是虛晃一槍,馬上就退下了。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中計了,就聽見“撲啦啦”的聲音,急忙轉頭,發現自己的背包已經被猴王拖進了護欄外的斑竹林里去了,追都沒辦法追。
可我的證件全在這包里啊!
急了,老子得找這一群幫兇算賬,可等我惡狠狠地轉回頭,卻發現腳下的另一只包也被其余的猴子合力拖進了斑竹林,路上一根猴毛也沒留下,都鉆進了竹林,弄得我連找誰生氣都不知道。
知道在前文為什么我叫大家別帶有香味的食物嗎?因為那一次我的包里就有水煮花生,也就是這花生的香味招來了這些猴子。
這也是我第一次切身體會到了峨眉山猴子的狡詐,誰能想到它們居然懂得團隊協作?
這也是在前文中,我稱呼它們為“妖猴”的因為。也就因為前一次的不愉快經歷,所以這一次我才故意拉了這么一個小團隊一起登山。
好在這一次登鉆天坡的時候,這些“猴居士”已經“下班”了,我們一路暢通無阻。
路上雖然沒有了阻礙,但是天上卻給我們設置了阻礙。
原本就很濃的霧漸漸變得粘稠起來,伸出手掌在霧氣里慢慢一劃拉,手掌上竟然出現了細小的水珠。衣服在幾分鐘以后就完全貼在了身體上,濕踏踏的,冷冰冰的,甭提有多難受。
這是霧還是雨?兩米以外完全看不見人,二十分鐘后,霧則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雨,天光也漸漸地暗了下來。
而我們這時的身體也早就超出了疲勞的極限,兩腿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只知道不停地邁腿,收腿,再邁腿,再收腿,如此周而復始,僵硬地重復著機械的登山動作。
腦補一下:一群衣衫狼狽,身體看上去又很僵硬的人,在泥濘的山道上步履蹣跚卻不知疲倦地前行,這畫面像什么?要是有人這時看見我們會怎么想?會不會被我們嚇死?
之所以這么拼命地趕路,一是大家都想挑戰自己身體和精神的極限,我也只好跟著湊個熱鬧,二是因為小康和小趙已經在網上訂了酒店,地點是雷洞坪,所以我們只有趕到雷洞坪才能歇息。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相互鼓勁,互相加油,在崎嶇的山道上頑強地前進。
經過洗象池后,我大概記得是在一個叫羅漢坡的地方吃了一份炒飯,好歹把午飯補上了,身體也有了些力氣,于是又繼續前行。可天公不作美,小雨變成了中雨,淅淅瀝瀝地落在路邊的竹葉上,發出低沉的沙沙聲,仿佛在嘲笑這一群自我虐待的瘋子。
在羅漢坡出發的時候我看了一下,基本上都帶了雨衣,而我是雨傘,只有小趙這個馬大哈什么都沒有帶,連個最簡單的雨衣也沒準備,我只得和她共享我這把本就不大的雨傘。
可走出去不久我就發現,倆人共用一把傘其實沒多大效果,最后的結果肯定是倆人都變成落湯雞。
怎么辦?
我一個人獨享嗎?
好像這做法在一群年輕人面前很掉份,再說了,人家小趙開口閉口都是叫我大哥啊!唉,一咬牙,我悄悄把傘偏向小趙那邊,冰冷的雨滴立刻落進了我的衣領里,深深的寒意瞬間就擴散到了全身,讓我忍不住抖了一下。
大概是我手一抖動,傘上的雨滴濺到了小趙的臉上,馬大哈的她奇怪地抬頭看了我一下,居然沒有發現整個傘都在她頭頂上。
我也是無語了!
又走了幾分鐘,我突然發現走在最后的小康怎么沒了動靜?
趕緊用手機電筒照著來路一看,小康裹著一件雨衣,一手拄著竹杖,一手抓住路邊的護欄,正頂著密集的雨滴,一步一挨地往上挪動,嬌小的身體在夜色里顯得特別的孤單,但也特別的頑強。
我靜靜地看著她,并沒有刻意地過去扶她,而是等她來到面前后,我伸出手里的礦泉水瓶子給她,“來,抓住我的瓶子,這樣省力些!”
出人意料的是,小康倔強地搖了搖頭,“不,我自己能走,謝謝!”
這讓我對這小丫頭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同時,我自己心里也暗暗松了一口氣,要是她真的伸手讓我拉她,我還有力氣拉得動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為我自己都是抓著護欄,手腳一起發力才能前行,那還有力氣再拉一個人!
又不知道走了多遠,已經到了晚上十點多,可眼前的山路依然綿延不絕,仿佛無窮無盡。那對小情侶再也沒有心思手拉手地走了,南京來的兩個女孩漸漸安靜了起來,小康就更不用說了,和我一樣成了這支隊伍的尾巴,只有小趙顯得比較輕松,弄得我常常跟不上她的腳步,只好找借口說等一下小康,然后趁此機會休息一下。
一時間,黑沉沉的山道上除了淅淅瀝瀝的雨聲,就只有輕微而沉悶的腳步聲。在這樣機械的狀態下又前行了很久,轉過一個山頭,前面突然燈火通明!!!
雷洞坪到了!
小分隊的所有人瞬間就安靜了下來,短暫的靜默后,爆發出了一聲聲歡呼,“耶,雷洞坪!”
“我們挑戰成功了!”
“雷洞坪萬歲!”
“溫暖的大床,我來了!”
“熱水澡,耶!”
我也老夫聊發少年狂,怒吼一聲,大踏步地向那一片燈火狂奔而去!
五,金頂日出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我們就從雷洞坪出發前往金頂了。
峨眉金頂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里有四大奇景:云海,日出,佛光和圣燈。
佛光和圣燈可遇而不可求,只有云海和日出,只要天氣好就能看見。而我們去的這天恰好天氣不錯,看來頭天晚上淋了雨,遭了罪,老天爺也被我們感動了,存心補償我們。
因為云海和日出還沒有出現,那我們就先來聊一聊佛光和圣燈。
在峨眉山舍身崖下面,每到特定的夜晚,山崖下面就會出現一盞綠色的燈,先是一盞,接著變成兩盞,再四盞……
不一會兒,整個山崖下就萬燈閃爍,飄浮不定,成了燈的海洋。
根據傳說,舍身崖的圣燈只有佛緣深厚的人才能看見,也被信眾贊為“萬盞明燈朝普賢”。
可為什么整個峨眉山只有舍身崖才有圣燈出現?
在佛家里有一個舍身供佛的修行方式,而在峨眉山,忠實的信眾實踐供佛的最終極的方式就是從這山崖跳下去,意思是將自己的軀體和靈魂貢獻給普賢菩薩。
最開始在這里舍身的是一個出家人,在他舍身跳崖后,在山崖下卻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尸體,甚至連一滴血都沒有發現。
那么,問題就來了:跳崖的人到哪兒去了?這沒辦法用常理來解釋,所以人們就相信他供佛成功,被普賢菩薩帶走了,修成了正果。
從那以后,在峨眉山凡是舍身供佛的人都是從這個山崖跳下去,所以這個山崖才被稱為舍身崖。
現在也有人從這里跳下去,只是不知道這些人的目的是不是供佛,即使是,也不可輕易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在佛教經典里,佛祖說過,以這種方式供佛的人必須具備極其嚴苛的條件才可以這么做,否則,就相當于自殺,而自殺與他殺都是殺人,罪過極大,也就是說,如果不具備條件的人舍身供佛,非但不能成就正果,反而有罪,所以那些輕易跳舍身崖的人注意了,別去隨便亂跳舍身崖!
聽說有一個女孩,看見金頂的云海和日出,被那無以復加的壯觀所震撼,說了一句,“好美啊!我真想跳下去!”
而且她不是說說而已,她是真跳,要不是旁邊有人拉著,這女孩就真跳下去了。
你說,這算嘛事?
而峨眉山舍身崖下的圣燈其實就是舍身供佛的人的魂魄,在特定的時候現身拜普賢菩薩形成的。
一燈一魂魄!
看那一片燈海,這得多少人舍身供佛才能形成這種規模啊!
所以,在峨眉山只有舍身崖下面才有圣燈,因為舍身供佛的人都是從這里跳下去的。
另外,峨眉山的佛光也是一絕,可惜網上流行的佛光照片都不是最完美的。
為什么網上沒有非常完美的佛光照片?
因為佛光出現的時候極其壯觀,極度輝煌,以至于形成極致的莊嚴,凡是見過的人都被鎮住了,那里還想得起要去拍照。有些見過佛光的人甚至在佛光消失很久后都還緩不過來神,更別說拍照了。
真正的佛光在正中間是佛像,佛像外面才是一圈又一圈的五彩光環,整個光環互相重疊卻又層次分明,那種感覺很奇妙,而且光環與佛像渾然一體而又相對獨立存在。從外面直觀看上去,整個畫面霞光四射,瑞彩萬千,如彩云流淌,光光相映,輾轉蒼穹,照耀無極,極為莊嚴。
在天光大亮的時候,我們熱情高昂地跑上了金頂,云海已經開始升騰。
圖片發出來后,我就不再畫蛇添足地描述云海和日出的壯麗了,各位如果喜歡,請自己多多欣賞,我就給各位做個茶童,捧上峨眉雪芽一杯,以助各位雅興!
結束語
本來在開篇之初,我是準備把金頂當做一個行文的核心來處理的,可惜到最后我才發現,自己沒有那個水平來描述金頂的壯觀景色,所以我就想,與其畫蛇添足敗人雅興,不如讓大家自己看吧。
另外,我的本次峨眉山之旅,沒有滿足我開篇時的期待,也有很多地方是匆匆路過,甚至有些地方壓根就沒有去,所以,如果以后有機會,我一定再上峨眉,然后和大家再仔細聊一聊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