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日子很有寓意2020520,很多cp都選擇在今天這個有意義的日子里領證。有愛的cp在有愛的日子里開啟屬于你們的愛旅吧。應節日,在有愛的今天不得不談的一對羨煞旁人的伉儷——錢鐘書&楊絳
楊絳,本名楊季康,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會英語、法語、西語。
錢鐘書,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與楊絳相識。
1928年,楊絳想考清華大學外文系,但因為有名額限制,最后在東吳大學讀書。后來楊絳去看望同來清華借讀的老同學,他也正要去看望表兄,就是錢書。錢鍾書與楊絳一見鐘情,這也是被大家所樂道的愛情。
錢鐘書在后來的文章中是這樣描述第一次對楊絳的印象
"頡眼容光憶初見,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一見傾心的兩人就開始交往了。錢鍾書還輔導楊絳,最后楊絳考取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校園的相戀讓兩人的感情慢慢升溫。在書信年代的交往中,讓彼此更加珍惜,錢鐘書甚至會覺得楊絳回信的速度慢而不高興。(撒狗糧啦)
1935年,楊絳深受錢父的喜愛。楊絳與錢鐘書結婚了,隨后還一起留學,照顧錢鐘書的飲食起居生活。有一次搬家,因為楊絳太累了沒有早起,反而錢鐘書做起了早餐,平日里都是楊絳"伺候"他,楊絳是他的"賢內助"。錢鐘書忙里忙外地為楊絳做了一頓早餐,對于不下廚的他來說已經很好了,還把早餐端到床前給楊絳。腦補二人幸福洋溢的樣子。
1937年,女兒錢媛出生,因為剛生產的楊絳很虛弱,那么家務事都由錢鐘書搭理,楊絳因為平時過分"寵溺"錢鐘書,導致他總是打翻東西,但楊絳沒有責備他,還說由她打理比較妥當。
回國后,錢鐘書到云南任教,楊絳則帶著女兒回到上海,后來錢鐘書失去工作,回到上海一家人一起同甘共苦過起了日子。共患難的兩人讓彼此的心更加牢固,誰都離不開誰。兩人的書信來往很頻繁,錢鐘書還為楊絳記下了詳細的日記。
1949年,兩人接到清華大學的聘書,回到母校開始工作。可以回憶起曾經在校園生活的點滴,兩人在各自工作以外都形影不離。錢鐘書吃慣了楊絳做的清淡飯菜,對于自己媽媽重口味的飯菜只能吃一半餓一半。一家人吃館子邊吃邊看戲,三人其樂融融。錢鐘書也愛與女兒打鬧玩耍。楊絳陪著女兒,錢鐘書陪著楊絳。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也出現了紅燈,錢鐘書住院了,期間,楊絳日夜都在他身邊。兩人互相心疼,錢鐘書心疼楊絳日夜為他操勞,休息不好,楊絳對錢鐘書的病情尤為擔心,不能進食的他,只能喝些流體食物。但令人悲痛的是女兒在1997年病逝,給楊絳帶來了雙重打擊。1998年,再好的照顧也沒留住他。看著。高齡的楊絳還整理著錢鐘書的手稿,一人懷念著三個人的時光。2003年,她出版了作品《我們仨》,書中記錄三人的點滴。2016年,享年106歲的楊絳病逝。
相濡以沫的愛情令人羨慕,天長地久的愛情令人珍惜,一直不離不棄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最深刻的印記,這就是所謂的才子配佳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