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接女兒放學,看到她從嘰嘰喳喳的班級隊伍中,宛如剛放出籠的小鳥一樣,愉快地飛過來,我都會笑著挽起她的手臂說,走,咱們買點青菜去。
我有個習慣。每個周末,都會抽點時間,去緊挨著我們小區的那家大超市采購。把一周所需要的冷鮮肉類買好,豬肉、牛肉、雞肉;保鮮蝦;耐放的蔬菜,土豆、山芋、洋蔥、山藥;奶制品,純奶、酸奶、配方奶粉;還有一些其他需要補充的,食鹽呀,白糖呀,醬油呀,等等。
至于青菜,我一般不會囤購,我喜歡什么時候吃什么時候算買,這樣比較新鮮。
小學旁邊有家小超市,里面的青菜都是當天到貨的,綠油油,水靈靈的,特別鮮嫩。每次我接女兒放學時,總會到那里溜達一會兒,買些青菜。在房間里寫作、讀書,坐了大半天,順便也讓身體活動活動。
別看冬季天冷,最不缺的就是青菜。聽老人說,有些青菜,天越冷,長得越好,口感也越好。冬天的青菜,種類很多。我能叫上名兒的有雞毛菜、上海青、小青菜(又名小白菜)、烏青菜。
我喜歡買雞毛菜燒湯。買小青菜,素油清炒,涮火鍋,或者把水豆腐打成厚塊,先用熱油炕到兩面微黃,再放小青菜進去翻炒幾下,起鍋前放點蔥花、爛蒜,吃起來別提多鮮美了。也常買上海青和烏青菜,用麻油炒了,煮陽春面。
青菜富含粗纖維、維生素,很多人都愛吃。我媽常說,肉不吃能過,青菜不吃不能過。意思是說,人不吃葷菜可以,不吃青菜則受不了。所以,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在秋天里撒些青菜籽。在萬物凋零的冬季,這些菜籽就會長成一片蔥蘢,成為飯碗中那抹誘人的綠色。
青菜容易生長,價格也就親民,都能吃得起。以前,我有個租房子的鄰居,是宣城人,靠著父母給的一點生活費,在準備法律考試。幾乎每天中午,她的飯菜都是一樣的,用簡易的電飯煲燜兩碗米飯,把走廊過道上的一個小煤球爐子捅開,炒青菜。
房間坐北朝南,她正好站在大太陽地里,跟我打招呼時,被冬日正午的陽光照得瞇起眼睛,笑得眉眼彎起來,跟陽光一樣燦爛。
她一手端著藍色塑料篩子,里面是剛洗好不久,水淋淋、綠到閃光的半篩子青菜,一手拿著鍋鏟子,鍋燒熱后,從旁邊的窗臺上拿起一只礦泉水瓶做的油瓶,里面有半瓶子油,淋些清油,燒到冒青煙,把篩子里的青菜一股腦兒倒進去,整整小半鍋。“哧啦——哧哧哧——哧……”雖然她炒的是小青菜,聲勢卻不小,仿佛正在燒著多么高級的菜肴。
“霞姐,我看你每天都炒青菜,這么喜歡吃青菜呀?”
“是呀!青菜好吃,有營養,還便宜,一兩塊錢的,就能炒一大盤。你說是不是?”她邊翻動鍋鏟,邊笑著回答我的話。
我買青菜時,總會遇到大爺大媽們在挑青菜。一棵棵拿起來,左看看右看看,再放進方便袋里。“吃青菜好呀!冬天正長青菜,正當吃。”他們邊挑,邊絮絮念叨。
是呀!冬天的青菜,是值得人們鐘愛的。
注:圖片來自網絡,向作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