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以前也組織讀過林語堂老先生寫過《說話之道》,現(xiàn)在卻完全沒有了印象。
在喜馬拉雅定了馬東的“好好說話”也要繼續(xù)學習啊!
今天我在微信中錄了幾段自己說話的聲音,覺得要改善的空間還很大。
第一次聽自己的聲音是在中學時,那時候還用錄音機與磁帶,在錄音機里錄了幾首歌給別人,現(xiàn)在也忘了是那時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記憶最深聽到自己的聲音,是我們還住在“金星”,有一次我生氣時大聲叫叫,你錄下了我的聲音然后放給我聽,我深深被“震撼”了:真是難聽!沒有情感的高八度,刺耳得很!
從那時起,我漸漸注意自己說話的聲音。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先控制自己的情緒。
媽媽辦公室里的阿姨,每次說話都是面帶微笑,我要向她學習,
也要向你學習(你也是面帶微笑說話,不耐煩時除外)。
這次澤杋來,發(fā)現(xiàn)他跟我說話時,聲音的有些聽不清楚,鼻音有些重。
反觀自己以前,才知道說話也是一門技術活呀。
基本說話技巧1:個人特質(zhì)
清晰
不能把聲音含在嗓眼里。平時說話時,可以有意識地把嘴巴張大練習,你注意看《新聞聯(lián)播》中的播音員,每個字的口型都很到位,說的很清晰,聽者不費勁。
正確
用恰當?shù)脑~字表達出想要說的意思,這個就需要足夠的詞匯量了。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注意積累。
同理心
把自己放在對方的處境上,體會對方感受,這能幫助你對對方產(chǎn)生同理心。
永遠保持友善禮貌的態(tài)度,不管心里多生氣,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至少表面上保持冷靜。
真誠
就是自然。跟不認識的人或地位高一等的人說話時,我們會不會變得生硬別扭、裝模作樣、缺乏自信。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努力做自己——保持自然。
放松
避免變得不自然的最好辦法,就是“放松”——深呼吸,不要憋氣。
眼神接觸
在跟別人說話時,不要盯著書桌、電腦或窗外,那樣會傳達出這樣的信息:“我對你不感興趣”“我不喜歡你”“我對自己不是很有信心”,甚至“不要相信我說的話”。
要自然地看著對方的眉間,會讓對方覺得更被尊重、更顯真誠。
此外,外表與姿勢也很重要。
基本說話技巧2:聲音特質(zhì)
清楚的聲音
喉頭肌肉放松(練習:深吸一口氣,邊吐氣邊說幾個簡短的音節(jié))
音高
過高聲音——尖薄或刺耳;
過低聲音——深沉或沙啞。
語速
說話太快,會給人急迫的感覺,可能對方會關上耳朵,也會影響對方的理解。
音量,發(fā)音腔調(diào),停頓都是個人的聲音特質(zhì) 。
多聽《新聞聯(lián)播》與自己錄一段自己說話聲對比一下,就知道哪些地方要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