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高中哥們兒小聚,地點選在了北緯39.931度,東經116.398度。熟悉我們習性的都知道這,簡單說就是北京市東城區南月牙兒胡同。原本沒有這篇log,也更不會放一個電影的照片當封面。這緣由是吃飯聊天過程中,再次提到了充滿神奇的高中哪些事兒,哪些人。
沒錯,我們的班主任老師。
聚會其實就我們三人,李總也不怎么就提到了老余(我們的班主任,old fish),再次說他怎么的操蛋,怎么針對他,就跟于謙演的老師好似的。這才讓我有了興趣去看看這個片子。吃飯喝酒聊到很多有趣故事,有的我知道,有的我還真不知道(畢竟高中時候我確實是一個標準的老實孩子,一放學絕對第一時間趕回家)。李總嘮叨完,這次一般不發表感性觀點的斯總,竟然也說老余確實操蛋。原因是當時李總和斯總座位挨著,一次斯總找老余反應要求換位置,理由是李總老上課搗蛋影響了他聽課。令斯總沒想到的結果是老余非但沒理會,還丟下一句話,“把別的同學換過來,那李總影響了別人學習怎么辦”。
我即便現在聽了都會笑出來,這就是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高中時代。因為地理位置原因,我在上個世紀96年上了高中,但是我們一起過了3年的類似80年代魔幻般生活。老余如果用最簡單描述,他教我們化學兼班主任,走路一瘸一拐,據說是文革時留下的。
說回來《老師好》這個電影,有個看了首映的人這樣說,“當主持人問我,在和謙大爺拍照合影或者和女主擁抱二選一的時候,我果斷選擇了后者。”,如果是我,也會這樣選。
電影的整個框架很散,很平。只是刻意做作幾個橋段來煽情吸粉。當然這些幾乎是現在中國電影的通病。苗婉秋的刻畫作為一個那個時代的老師似乎不清晰,如果一開頭就表現一個知識分子表面的斯文和骨子里維諾,為了教學成績和分房子的目的性交代清楚就真實些了。總之先要是個真實人,說清楚當時人的生活狀態,后面的戲劇沖突才站得住,也容易做到收放自如。當然我還真不喜歡動不動人性的反轉,升華(比如“我不是藥神”,我很認同這個電影,也不得不說有幾個地方過了)。反之,如果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班與班,老師與老師能構建一個平衡的生活狀態,然后用婉秋做一個紐帶來描寫故事感覺會好些。但是不得不說我們大多數人不會再見到曾經遇到哪些老師們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特別想些一個log,說說逐漸消失的記憶。確實很多事情,我真記不清了,比如3年前某一天,5年某一段時間,10年前的夏天,20年前那一年,很難清晰想起那時的狀態了。支離破碎片段恐怕只有在睡著了才有可能再過一次。說了半天學校,也真特別想再坐回到當年教室座椅上待會兒,盡管就現在胖的程度,塞進去有些難,還是想聞聞剛剛做完大掃除特有的味道。聽了上課鈴一起忙忙叨叨,一瞬間坐回到座椅。仔細看看教室后面黑板報寫了什么,也看看前面黑板右下角用粉筆寫的一天課程表,做做準備,這時候去tmd所有互聯網化產品。總之要做的事太多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辦法確實比問題多。因為老是想。于是上天就眷顧了下,~~~
兒子,我跟你說,打你上學后的家長會,爸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