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2116年3月10日,丁正昕破產了。
作為F市最大的家族企業“創意無極”集團的董事長,丁正昕經營的集團是一個延續了4代人心血的超大家族企業,在100年前就已上市。然而,歷經110年風雨的集團,終于在這一天壽終正寢,宣告破產。集團旗下分布于全國二十多個城市的子公司累計5000名員工也全部在這一天失業。
10天前,丁正昕入股的律師事務所也剛剛宣布解散。
這一切,都源自近十年來突然崛起的新型人工智能公司的沖擊。
這種新型公司不需要租賃場地,不需要雇傭人類員工,只有一個龐大的人工智能數據庫。靠著這個人工智能數據庫,客戶只要遠程提交需求,就能馬上提供100個幾乎完美的平面設計、廣告文案,提供一整套無懈可擊的法律辯護詞。
對于傳統企業來說,這種幾乎不需要后期投入(除了數據庫的更新換代)的人工智能服務公司最致命的沖擊還在于它超乎想象的低價說帶來的沖擊風暴。
2
公元2116年3月10日,42歲的姜穎失業了。
姜穎是“創意無極”集團的財務總監,22歲加入“創意無極”集團下屬的分公司,從一名小會計開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五年前終于坐到了集團財務總監的位置,獲得集團的員工股份,高薪之余還有分紅。然而,隨著“創意無極”集團的破產,姜穎二十年努力獲取的一切灰飛煙滅,轉頭成過眼云煙。
集團破產前一個月,得到風聲的姜穎早已向全國100家公司投遞了簡歷,卻未曾接到一個面試機會。因為幾乎就在一夜之間,過半的傳統公司不是破產就是轉型,不再需要人工財務、會計這種崗位,一個智能機器人就能高效、便捷又精確地完成所有財務報表。
42歲的姜穎,從這一天開始,徹底失去了再從事財務行業的可能。然而,除了財務工作,她還能做什么?放眼全國,越來越多的崗位被智能機器人替代。
這些機器人不需要工資、醫保社保、退休金,也不需要病假、年假、婚假、產假,只需要供電和網以及定期升級,它就會不知疲倦“上班”,比起人類,真的是堪稱完美的員工。
3
時間回到公元2016年3月10日。
就在這一天,媒體鋪天蓋地報道了前一天一場舉世矚目的特殊圍棋比賽——代表人工智能的AlphaGo與代表人類頂級智慧的韓國棋王李世石進行五番戰正式拉開戰幕。開局第一天,自信滿滿的李世石卻投子認輸。
這一場世紀之戰引發了狂熱的討論,焦點集中于對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類未來何去何從的探討。很多人都發出了擔憂,是否有一天人類會被自己制作的智能機器人取代,甚至滅亡?
第一種觀點認為,人工智能不足為懼,人類永遠是世界的主宰。
他們認為這就像人類發明了計算機,難道人類就不用學數學了嗎?人類發明了谷歌等搜索引擎,就不用學習了嗎?顯然不是!人類不斷地讓自己變聰明,才能創造更智能的機器人,為人類社會服務。創造更智能的機器人,也體現人類智慧上的進步。
機器再聰明,創造它的是人類,機器只是人類的工具而已。就像人類發明了汽車、飛機等代步工具,并不意味著能取代人類的雙腳。所以,“阿爾法狗”下棋比人類厲害并不代表下棋失去意義,而是驗證了人類在研發人工智能上又邁進了一大步。
持另一類觀點的人,則對人工智能發展憂心忡忡。在他們看來,未來某一天人工智能終將取代人類。就如同無數好萊塢科幻大片一樣,未來某一天,人類親手創造出的人工智能在邏輯運算、判斷等理性層面會青出于藍。
某一天突然“覺醒”的人工智能不甘心再受人類主宰,對人類發起攻擊。而那個時候的人類已然無力反抗,一敗涂地,像恐龍一樣滅絕。或有一種可能就像《黑客帝國》中那樣人類被機器奴役和控制。
除了以上兩個主流觀點外,有人看得更遠。李開復在公眾號上發出這樣的憂慮:
AlphaGo這類的“人工智能”機器真正可能帶來的危機,不是奴役人類,而是讓人類喪失斗志,無所事事。因為未來十年,機器將取代許多的護士、記者、會計、教師、理財師……任何帶有“助理”、“代理”或“經紀”等字樣的職位都很可能被取代。這些機器不需要工資,只需要供電和網,就會不知疲倦“上班”。一旦當機器供養著人類,人類真的還會有動力去追求更宏偉的目標嗎?還是會醉生夢死、無所事事地活著?
我比較贊同李開復的觀點。人工智能的發展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當人工智能的東西越來越多,不僅人類的智商,能力就越來越退化,而且更可怕的是那個時候人類根本不需要生孩子,全有機器干這一點,就可能導致人類滅絕,根本不需要智能機器人來消滅我們。
跳出對人工智能的探討,我們是否可以反思:科技進步,是否并非絕對的好處?
工業革命帶來了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汽車、電梯、挖土機、起重機等工具的發明,讓人類從繁重的體力消耗中解脫出來,也帶來了人類體格上的集體退化,就像現代人的體力遠不能和狩獵時代的遠古人類相比。
那么,同樣的道理,當有一天人工智能夠替代人類的智力勞動,當你有智能機器人幫你辦事、思考,你就不用干活,不用動腦子,最后,人類的大腦就自然而然地退化,退步。
工業革命之后,機器的大量發明和使用,造就了密集型產業就業人員的大量失業,但是也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人轉向更高級的創意產業發展。而未來人工智能的大量投入使用,也必然替代很多創造性崗位,那時候人類將面臨大面積、徹底失業,我們將向何處轉型?
此外,當人工智能能為人類提供從體力到智力的全套服務,甚至滿足生理、情感的需求的時候(記得有部電影叫《我的機器人女友》),人類繁衍的動力何在?單從這一點來看,科技的進步就并非全是好處。
就像克隆技術,多好啊!你的心臟壞了,克隆一個好的換上,你的肝壞了,也克隆一個新的,人類就再也不會病亡,不會衰老,可以長生不老了!古代有多少帝王在尋求長生不老藥啊,現在這項技術早已成熟,然而卻被禁止使用,為什么呢?因為如果用了,這個世界就是上流人的社會,是有錢人的世界,統治者只要不斷克隆自己可以實現永遠統治世界,細思極恐!
當年有人反對電,他們認為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事,覺得電是魔鬼,會讓人類滅亡。電給我們帶來的光明的世界,帶來了改造世界更強大的助力,但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植被破壞、物種滅亡等一系列問題。于是有人開始懷念過去,沒有汽車,沒有機器,沒有污染,山清水秀的時代。可是,我們這個時代,根本無法想象沒有電的日子。
我們也不知道,我們一路向前,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
但是就像很多路一樣,科技這條路一旦開始,就注定沒有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