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家好!這次的英語學習課堂按幼兒、小低、小高、初中、高中、大學/成人分了六個部分。之所以先寫初中,是因為個人認為初中三年是在整個外語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三年。我教的學生但凡是按照要求學習的,到了初三畢業平均托福應該在100以上。
? ? ? ? ?在開始聊初中英語學習以前不得不聊一下“小升初”。現在的“小升初”難度堪比考大學,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更為明顯。全國各地針對“小升初”都有不同的政策,但是在大環境下,家長和學生都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大多都會“為了進好學校“而學習。在這種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而被排在很后面了(比如奧數、作文)。很多家長都有一種心態,就是“考上理想的初中再說”。
? ? ? ? 進入初中以后,由于一二線城市小學高年級英語還是有些底子,加上國家實施的“新課標”,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尤其是在初一的時候)英語還算一門“簡單”的學科,分數上也不會拉的太開。這時候很多家長和同學就開始沾沾自喜放松警惕了,覺得英語也不過就這樣嘛,考試每次也能拿不錯的成績,不用額外花功夫了。實際上在這個時候,兩極分化就已經非常明顯了:優秀的學生通過原版閱讀結合各種聽說練習,已經能在第三方語言測評類考試(比如ETS的小托福、British Council的普思考試)獲得非常優異的成績并檢測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了;大多數學生還停留在滿足學校考試分數的階段,除了應試英語其他都一塌糊涂---原因就在他們語言學習的目的還僅僅局限于中考分數過關---邏輯很簡單,考上了好的高中才能考上好的大學,英語差不多夠分數就行了。
? ? ? ?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肯定是給愿意在初中階段好好規劃英語學習的學生和家長們看的,所以講了一些問題以后還是要從“聽說讀寫譯”五個版塊給出具體的建議。
? ? ? ? 從初中開始,“聽說讀寫”就應該是一個整體了。每個版塊之間都是環環相扣、互相影響的。
? ? ? ? ? 這里我首先來講一下“寫”的習慣。從初一開始,學生應該養成“英文記錄”的習慣。所謂的“英文記錄”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流水賬”:把簡單的東西通過完整句子的形式記錄下來。在記錄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時態、單復數等細節。學生在開始的時候要嘗試為自己的“流水賬”搭一個框架。反復重復的記錄某一件事情在開始的時候會顯得幼稚和枯燥,但是這種堅持是非常有必要的---當你自己發現記錄的東西“簡單、無聊”了,就應該進一步提升和充實內容了。
在這里舉一個例子:
我們從一開始養成“記錄”的習慣,無論是句子、段落、日記、周記都可以:
Today is Sunday. I woke up at 9. I had breakfast at 9:30. I finished doing my homework at 12 and had lunch. In the afternoon, I went to see a movie with my friends. I had a great day.
? ? ? ? ? 這段“流水賬”對大多初一的學生來說都能夠完成的,這個時候大家就要思考:我們每周都要重復很多相同的東西,如何能讓我的“流水賬”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生動?這個時候就需要同學們有意識的把平時通過課堂、課外閱讀、以及其他渠道積累的單詞以及表達轉化成文字記錄下來:
Today is Sunday, I slept in until 9. I had some leftover pizza for breakfast and battled with Chemistry homework until noon. I spent the entire afternoon in the cinema watching movies with my friends.How I wish I don't have school tomorrow.
上面這兩段都是學生的寫法。雖然兩段都記述了同樣的一天,但是第二段的用詞以及情感表達明顯要豐富很多。這個就是“反復記錄、自我修復”的成果。
? ? ? ? ? ?接下來再講講“讀”。從初中開始,學生應該進入非常系統的“原版閱讀進階”模式(在我做的海報里會有進階推薦書單)。如果學生剛剛進入初一,大家不必太過擔心水平的分化(但是必須從這個時候開始了),因為原版書也有很多可以選擇,只要找到自己合適的,開始系統閱讀就可以了。每周規劃一定的時間(建議初一每周2-3小時、初二每周至少3小時,初三每周至少三小時)來完成原版閱讀。很多學生自己家里其實買了很多英文書,依照我多年教學的經驗,學生自己選的書都太難了。大家可以把握一個大原則:無論字體大小,隨便翻開一頁,生詞不超過10個。如果一頁里都有超過十個生詞了,就說明閱讀材料選難了。在閱讀的時候有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
1、筆記本
2、詞典
? ? ? ? ?學生在進行原版閱讀的時候應該大聲朗讀(read out loud)。通過大聲朗讀不但可以培養我們的語感,而且鍛煉了我們的開口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單詞或者短語,不要立刻停頓下來,應該完成整個句子/段落以后,再試著聯系上下文去“猜測”單詞/短語的意思。這項訓練甚至在我們初中考試的B卷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其實完形填空de初衷就是訓練學生如何解決在閱讀中遇到不懂的單詞和短語這個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在不打斷閱讀的情況下)隨時用下劃線標注生詞和短語,以便在我們在聯系上下文之后依然不能理解單詞或短語意思的情況下,借助詞典幫助我們學習生詞。每讀完一個章節(chapter)后,我們需要非常有耐心的在詞典里逐個查找生詞,并且做到:
1、通讀該單詞下面所有的短語、搭配、例句;
2、在筆記本上摘抄你認為有用的該詞條下的短語、搭配、例句(閱讀專用筆記本)。
? ? ? ?在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工作以后,我們應該把完成的章節重新讀一遍,看看自己在完成“閱讀、理解、查生詞、再閱讀、再理解”這個循環后,對章節內容有沒有更好的吸收。
? ? ? ? ? 關于初中生開口說也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原因就是大家剛開始都說不了幾句,沒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前面已經講到了原版閱讀的“開口朗讀”。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軟件或者有聲讀物,在這個階段,學生選擇一些合適的材料跟讀也是不錯的選擇(我爭取在海報里多給大家一些參考)。到了初二下期和初三,隨著學生的積累越來越多,我們就可以變換一些形式來練習開口了,例如:
1、英語角
2、住校學生“臥談會”
3、英語對話小組
? ? ? ?這三種方式都非常適合中學生。雖然形式不一樣,但大體都是幾名同學聚在一起,以聊天的形式學習英語。在這里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每個小組人數以2-4人最佳;
2、每次選一個主題,范圍越小越好,深度聊,相互學習
3、每次(每一個主題)至少聊夠20分鐘(千萬不要因為感覺聊不下去了就中途換主題)。
給大家舉個例子:
幾位同學聊“川菜”:
不要停留在好吃不好吃、辣不辣這些簡單的表述,可以盡可能的深入探討,比如:佐料、烹飪過程(蒸、煎、炸、煮、炒、冒)、味道(鮮、香、麻、辣)、口感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探討自己在表達中因為自身水平缺失的東西,并且及時補足。在聊天過程中,一定要避免“I don't know"、“what do you think"這種一出來就把天聊死了的句子。
? ? ? ? ?關于“聽”的形式就更多樣化了。語言輸入需要一個持久的過程,所以在“聽”這個環節上,我們沒有“難易”之分,只是在大量攝取后吸收的問題。現在初中生也是非常有自己思想的了,所以他們的選擇和喜好可能都不一樣,但無論如何,多聽英文歌、看英語電視、新聞、美劇英劇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在這里特別提醒,如果大家看劇或者電影,要盡量避開中文字幕,實在避不開就用白色膠條貼Pad上。另外,聽和說也要多結合起來。平時聽到什么好的、有用的表達,要在下一次自己對話練習的時候有意識地用出來、達到“輸入??輸出”的轉換。
? ? ? ? ? ?在初二下、初三的時候,我們要加入“譯”的概念,即“兩種語言之間的自由轉換”。這一個版塊實際是我的主業,所以以后會專門花時間來寫。
? ? ? ? ? ?小結一下,初中英語學好的關鍵就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而初中學好英語,就能奠定我們長期在語言學習這條道路上的堅實基礎。
? ? ? ? 后面有時間會陸續把幼兒、小低、小高、高中、大學/成人的英語學習方法寫出來分享給大家。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用,請多多轉發,不枉我在國際航班上一遍顛簸一邊碼字,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