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讀者問答:“可怕的兩歲”,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Dr. 魏
2018-02-09
146|讀者問答:“可怕的兩歲”,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轉述師:校妤
Dr. 魏
下周即將進入春節啦,你家打算怎么過春節呢?
如果是走家串門,大人們聚會,小孩們怎么在一起玩得開心呢?我將從同伴關系、社交禮儀的角度給出建議。
如果你就宅在家,那么如何做到高質量陪伴?我將給你聰明的科學妙招。
春節前夕提前get,預祝大家歡歡喜喜過大年!
本周問答時間
1.如何幫孩子和自閉癥兒童友好相處?
2.孩子晚上常常做不開心的夢怎么辦?
3.媽媽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嗎?
4.ABA(應用行為分析法)會讓自閉癥兒童變得機械化嗎?
5.要給孩子“你很聰明”的暗示,但不能夸孩子聰明,怎么辦?
1.如何幫孩子和自閉癥兒童友好相處?
@朵朵似君心地白
女兒在幼兒園有一個小伙伴,好像就是自閉癥兒童。他有Dr.魏在《自閉癥并不遙遠》這篇文章里說到的幾個特點,關鍵是他喜歡打人,在一起玩的時候經常無緣無故地動手打我女兒。
于是我就盡量不讓他們在一起玩,可女兒把他當成好朋友,還想和他一起玩。我不知道怎么和女兒解釋,說了也不知道她能不能理解。我很同情那個孩子,同時也不想女兒失去她的友情,但我也想保護我的女兒,怎么處理這種情況呢?
Dr. 魏
首先建議你跟幼兒園老師了解一下這個孩子的情況,以及你家女兒和他在幼兒園的相處細節。如果女兒的小伙伴真的是自閉癥,你不妨用女兒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和她聊自閉癥,了解自閉癥患兒行為背后的原因。比如他打人可能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道用怎樣的社交方式合適。
另外,繪本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我給你推薦幾本:
《不可思議的朋友》(日本繪本作家田島征彥著)
《不一樣也沒關系:孤獨癥兒童眼中的NT朋友》(美國繪本作家克萊·莫頓等著)
《我的孤獨癥朋友》(美國繪本作家貝弗莉·畢曉普等著)
最后,我再推薦你一部臺灣地區出品的公益紀錄片,叫《遙遠星球的孩子》。影片深入走進自閉癥者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從醫學、家庭、生活、夢想等多種角度出發,探索自閉癥患者獨特的心靈宇宙。
知識點:
141|自閉癥并不遙遠
017|互動閱讀比給孩子“堆書”更有效
111|把繪本閱讀當舞臺劇,愛“演”你就贏了
2.孩子晚上常常做不開心的夢怎么辦?
@YH49
女兒2歲3個月,她晚上睡覺常常做不開心的夢,在睡夢中突然說no、no、no,并搖擺雙手。白天我們作為家長會對她不合理的需要加以制止,或者督促她做該做的事情。我也根據您的指導,對孩子強烈的情感表達給予理解,但是她晚上睡覺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讓我很擔憂。
請問是不是我們白天的陪伴有問題?這樣會不會影響她的睡眠質量?隨著年齡增長是否會改善呢?
Dr. 魏
很多家長喜歡用terrible 2(可怕的兩歲)來形容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其實孩子的叛逆來源于成長的煩惱,成長讓孩子的認知、行動和社交都發生了變化,這給她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孩子能夠觸及的圈子越大,她犯錯的次數也就越多。與此同時,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你發生沖突的次數越來越多。這就像是我們剛上學、剛工作的時候,需要去適應新的規則、新的人際關系一樣,需要磨合。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家女兒晚上做不開心的夢,很可能就是受到白天經歷的影響。她說no、no、no,搖擺雙手,不一定是害怕,也可能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很正常的,不一定是陪伴的問題。
如果她說完no,擺完手,并且全程沒醒,很快平靜下來,那么不用理;如果她醒了,并且哭鬧,你可以安撫她,如果她愿意的話,可以鼓勵她把夢境說出來。敘述本身就有“治愈”效果。如果她不愿意,也沒關系。你的耐心陪伴會讓她重新冷靜下來。
知識點:
142|搞懂睡眠模式,讓寶寶睡得好
143|讀者問答:科學的睡眠訓練法
3.媽媽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嗎?
@瓜媽
現在網上流傳一種說法,孩子的智商主要遺傳于媽媽。這有科學依據嗎?
Dr. 魏
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美國兩千多個家庭的父母和孩子智商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智商相關性,與父親和孩子之間的智商相關性沒有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爸爸媽媽和孩子的智商都有關系,但誰也不起決定性作用。
知識點:
007|什么是靠譜的智力提升法?
109|培養理性寶寶,從家長做起
139|有必要測試孩子的智商嗎?
4.ABA(應用行為分析法)會讓自閉癥兒童變得機械化嗎?
@張先生
我是一位輕度自閉癥兒童的家長,孩子是在去年11月份被中山三院的鄒小兵教授診斷為輕度自閉癥的,現在3歲半了。我對治療自閉癥兒童的ABA應用行為分析法有所懷疑,總感覺這個方法教出的孩子太機械。我們現在讓孩子半天上幼兒園,半天干預,每天都會聽到孩子說,不去幼兒園,不去訓練。孩子很不配合,看著孩子這樣,我們也很痛苦,想讓孩子開開心心的,但又不能兩全其美。
當我們在痛苦糾結的時候,接觸到一種理念,是通過讓孩子在開心地玩兒的過程中,慢慢建立一些規則,慢慢讓孩子對人感興趣,把他拉回到人群中。不知道這樣對不對?我們不敢輕易嘗試,怕耽誤了孩子。
Dr. 魏
你好,鄒小兵教授是國內治療自閉癥的權威專家,建議聽他的。正如我在文中所說,目前ABA是最有科學研究支持的療法,希望你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ABA有一系列的技術和原則來幫助自閉癥患者學習有意義的行為,減少自殘、攻擊等不良行為。
舉個例子,一般孩子能夠輕易學會的事兒,有自閉癥的孩子可能需要反復學習二三十次才能掌握。ABA會幫助孩子把各種概念或技巧拆解得更細,幫助孩子去練習。如果孩子抗拒,會換一種方式教他,而不是把孩子當成機器人,不顧他的感受,強迫他做。
研究表明,接受長期高頻的ABA訓練后,自閉癥兒童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有顯著提升,基本的技能,比如看、聽和模仿,復雜的技能,比如閱讀、對話和理解他人的想法,都能得到明顯提升。
目前國內的自閉癥康復訓練機構剛發展不久,良莠不齊,需要你深入了解,留心甄別。
5.要給孩子“你很聰明”的暗示,但不能夸孩子聰明,怎么辦?
@胡振強
“別讓刻板印象阻礙孩子發展”這節課里說到,要給孩子“你很聰明”這樣的鼓勵和暗示,但之前的課里也一再強調,要多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那在具體的生活中應該怎么做呢?
Dr. 魏
在“別讓刻板印象阻礙孩子發展”這一課中,你了解到如果過于強調智力在性別上的先天影響,就會阻礙孩子的發展,縮小今后從事職業的范圍。注意,這里強調的是女孩沒有男孩聰明的說法并沒有科學根據,不要給女孩貼上“你不如男孩子”的標簽,反過來也一樣。
你在之前的課程學習到,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多表揚他的努力而非聰明。為什么?智力是同時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影響的,先天的因素難以改變,但大腦具有可塑性,后天的努力、思維方式是你可以改變的。表揚聰明,孩子關注的是不可變的部分,容易固步自封。
你可能會擔心,孩子未來會做比較,會發現有的人學習更快一些,有的人慢一些。他會問你,這個人是不是比我聰明?那個人是不是比我笨?該怎么回答?給你一個建議:接受那些不可改變的,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最重要的是區分哪些可以改變,哪些不可以改變。
知識點:
144|別讓刻板印象阻礙孩子發展
018|讀者問答: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賦
084|聰明的標簽不重要,多元思維更重要
本周家長分享
Dr. 魏
本周你了解了“女孩沒男孩聰明”的偏見,會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家長“mini媽媽愛分享”,通過引導女兒觀察和做實驗,來戰勝“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這樣的隱性偏見。
下面是 @mini媽媽愛分享 的分享:引導女兒觀察和做實驗,戰勝隱性偏見
我想大多數女生都遭受過這樣的言語攻擊:“女生上高中就不行了,沒有男生進步快。”聽得多了恐怕就當真了!如果不是聽Dr.魏“怎樣戰勝‘女孩沒有男孩聰明’的偏見?”這節課,估計這樣的“慘劇”會繼續上演。
雖然我的女兒還不到四歲,可我仍然擔心她因為受到某些偏見不知不覺的影響,長大了對物理化學不感興趣,所以我平時會帶孩子去做實驗,來增加興趣和切實感受,希望她將來會發現物理化學的魅力。
比如講到浮力,我們放一些東西到水里去觀察;講到火,就讓她觀察火有不同的顏色,感受火的上面比周圍溫度高;氣體也可以有固態,比如干冰,通過對比干冰升華和冰塊融化來發現其中的區別,還有摩擦力、靜電等等有趣的主題。
孩子也漸漸產生了興趣,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懂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