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和往年一樣,都是離過年還有十天左右便收拾行囊,忙了一年,給自己放了長假。一年就這么點休息時間,總想讓自己休息好點。
旅途勞頓,經過三十個小時的的長途跋涉,終于到達了我大姐,廣元的天氣很好,平均氣溫都在十幾度,感覺到了春天來臨的節奏,每天可以吃豆花稀飯,吃完早飯出去陪爸媽買菜,廣元這邊的菜市場可真遠,我們走路都要一個小時才能到達。
這邊的菜市也不是很規范,好多都是擺在街邊上賣,不過這樣也許對消費者好,沒有攤位費的菜就會便宜點,還有很多菜都是農民自己種的,沒有成本當然價格也就便宜了,這就是我們要走一個小時的來買菜的理由,爸媽說這樣也可以鍛煉身體,早上吃了早飯就出門,十點多才會到家。
到家就開始做中午飯,我們這邊的特色是米豆腐,可謂這邊的特色菜,米豆腐你們會想是不是豆腐的一種,那就錯了。重點是用米做的,只是切出來的樣子像豆腐,就是比豆腐黃了一點,入口很糯,我們一般都是用點蔥花一炒,味道可好吃了。
我說我想喬面,樓下超市就有,我買了一包蕎面粉,一包蕎米,一包用來做喬蕎面,一包用來做蕎面涼粉,一種食材兩種吃法,真的有點佩服我們四川是好吃的多,而且都會做好吃的,涼粉的制作過程復雜,所以在外地一般都吃不到,首先要把喬米放在破皮機離面打碎,但是又不能打成粉,打成兩半即可,這個好像比較考技術。
打完了后放一點水,不太多也不要少,多了可能到時候揉搓的時候就會有麻煩,就會有點打滑,揉不爛,水少了,會沒有寖泡好。等他發了半個小時,我們把他弄到餐桌上,這個時候我就派上了用場,用我拿干勁有力的大手,來做這我認為的人間美食,經過了半個小時的手工活,一會兒蕎米已經被我做成了蕎泥,用手去捏它里面沒有顆粒感,我的面就揉搓好了。
這下就是用來過濾,我們找來一塊白布作為包帕過濾設備,把我剛才的面加水進去,白白的漿穿過包帕,眼看我們的作品就要進入最后一步了,我們打開火,把剛才濾好的蕎米漿放點在鍋里,邊攪邊加漿,一會兒一鍋熱騰騰的涼粉就做好了。
但是這個時候并不能吃,我們得先把他舀到盤子里,等他放涼了,再把它切成條狀,用點豆油醋,油辣子蒜泥一樣,就大功告成。剩下的就只有吃吃吃了。
雖然我們可以一人一碗的,但是我們要細細的品味,把他當菜吃,每頓只吃一盤,這個也是款待貴客的佳品,過年有個親戚來到我們家,他非常喜歡這個涼粉,連連說這個不能浪費。可能她也很少吃到這人間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