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打卡第335天)--燕子語呢喃
“憤怒的一顆麥子
遷怒于另一顆麥子
并發起了血腥的攻擊
…… …… ……”
簡友寫的一首詩,赤裸裸的寫出了一個14歲的孩子殺了一個14歲的孩子,僅僅只是因為那個孩子老拿第一!
未曾考試之前,這個孩子就警告老拿第一的那個孩子:“不要再考第一了,否則殺了你!”
話說出口了,事也成真了,什么仇什么怨什么恨,值得搭上自己的前途毀掉另一人的性命?這個孩子內心是有多恨?而這顆“恨”或者叫“嫉妒”的種子又是誰播下的呢?
“恨”和“嫉妒”在這個孩子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并茁壯成長,成熟,結果……可惜這個果子太苦太苦,苦了兩個家庭,這是一個具有毀滅性的讓人害怕的果實。
誰該為這件事情的后果負責任?誰來承擔這個后果?
最無辜的當屬老拿第一的孩子,成績優秀,卻因為太優秀而懷璧其罪,慘遭橫禍,家近在咫尺卻被一刀一刀的阻隔于陰陽兩界。而培養了優秀孩子的母親又有何罪,竟然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倒在血泊之中,閉上雙眼,沒了呼吸,這一生,恐怕這個母親都會在悲傷和自責中掙扎!
悲劇發生了,深刻的反思只為防范于未然,我們再也不會希望聽到類似的悲劇重演!
前段時間,我們在開會的時候就曾談到過這樣的話題:“現在的孩子生活太過優越了,他們的抗壓能力也越來越差了,有很多孩子動不動自傷或傷人,是不是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予人為的挫折教育?”
話題雖然沉重,卻遠遠不及事實的發生來的殘酷,孩子生活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但是,只要孩子心中充滿了愛,那么孩子面對挫折困難的時候,這些就都只是一種經歷,孩子只會在經歷中學會成長,在過程中品味不同的人生和感受,挫折就不再是挫折了!
可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在“愛”里長大的孩子,卻劍走偏鋒,鉆進了牛角尖,怎么也走不出來,最后釀成了慘傷,害人又害己?同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們的愛到底是什么樣的“愛”?
百思得到一個結論,他們的“愛”是“偽愛”而非“真愛”!而孩子一生當中所受到的最大的挫折就是:“不被自己的父母所接受,不被自己的父母所承認!”打著“愛”的旗號,舉著“為孩子好”的雙手,卻傷害孩子至深而不自知……
有報道說,殺人的孩子在家里幾乎沒有得到過父母的肯定,他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于是對孩子期望甚高,于是,養成了這個孩子事事爭第一,樣樣都好強的性情。
他的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本來無可厚非,對孩子肯定也是疼愛有加,只是他們并沒有嘗試著去了解自己養大的孩子內心在承受什么樣的壓力和痛苦,他們也不曾去接受孩子考試老得“第二”,卻質問自己的孩子為什么老是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為什么總是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這一切他們想要了解,想要接受,卻已經來不及了……他們的愛就是典型的“偽愛”。
明明孩子已經很優秀,是他們的驕傲!
明明知道“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明明最“愛”的是孩子!
卻一次次的否定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卻總是奢望自己的孩子無人可及,親手用“仇恨嫉妒”喂養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從天使變成了惡魔!
這是悲劇還是悲劇???這是悲劇但這卻不是結局,有多少孩子在“偽愛”中成長,受傷?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被幸運女神眷顧著的,長大后把這一切當成經歷,慢慢的消化,慢慢地去了解自己的父母,卻一生都很難感受幸福和快樂。
不幸運的孩子還來不及長大就傷人或自傷,徒留悲哀慘傷,讓人唏噓感嘆!
“麥子啊,向著太陽吧
除了看見光,還要看見溫度
一地金黃,是多么美好的事”
孩子們啊,向著陽光吧,看見光感受光的溫度,愿我們給到我們的孩子都是“真愛”而非“偽愛”!愿那多么美好的一地金黃常伴你我和我們的孩子左右,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