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能就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所以在孩子學習做作業(yè)的過程當中,出現這種現象是太正常不過了。孩子被壓迫、被要求、被指責、被責罵、被打罵,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學習跟寫作業(yè)變成了孩子最痛苦的事情,本想放學回家看看電視,卻被家長叫過去做作業(yè)。他看電視的快樂突然被中斷了是很痛苦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換做你的話,你是不是做作業(yè)也不會這么主動???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應試教育之下確實有很多作業(yè),學校為了分數大部分都是給孩子布置了大量的作業(yè),導致孩子確實作業(yè)太多,說實在話很多孩子回到家里真的就很累了,作業(yè)都不想做了,為什么呢?
因為在學校就已經給了足夠多的壓力,在學校就已經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消耗掉了。第二個方面,有時候作業(yè)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可是家長卻看到的是他不做作業(yè),做作業(yè)不認真,做作業(yè)拖拖拉拉,其實你知道他為啥拖拖拉拉嗎?有難度,做不出來呀,而且又不敢跟家長講,講了又怕被罵,還怕老師罵,非常的痛苦!很多家長在教小孩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是“這都不會啊,已經教了你很多遍啦,你怎么還是不會呀”,你總是這樣說他,孩子是非常痛苦的,因此我們應該慈悲的走進孩子的內心,看到孩子做作業(yè)做不出來的痛苦。做出來了,就能夠回歸的快樂,那么他回歸到快樂就會心情喜悅,自然而然愿意去寫作業(yè)。
幾個方面的建議:
1.要慈悲的走進孩子的內心。
看到他的作業(yè)實在是太多了,看到他做作業(yè)真的很怵頭,這些作業(yè)對他來講真的很難,同時也同理到他確實是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因此我們要接納他暫時作業(yè)做不好,暫時拖拖拉拉的這個習慣。如果他有了困難我們要幫助他,我們要做個溫暖的媽媽。做作業(yè)有情緒怎么辦?我們要拿著水果去敲開門,進去不是監(jiān)督、不是要求、不是指責,我們要把水果拿到桌子上面,然后說“哎呀,辛苦了哈,媽媽給你搞點水果吃啊,慢慢做哈”,然后就轉出去了,這樣孩子就非常的開心。
2.要轉變過去監(jiān)督孩子做作業(yè)的心態(tài),轉批評為鼓勵,做好了就給鼓勵,轉考驗為幫助。
有很多家長就覺得孩子的作業(yè)做不出來是孩子態(tài)度有問題。其實咱們應該要幫助他克服困難,而不是考驗他。另外我們一定要把持這個原則,不要再做老師的幫兇,而是要做一個溫暖的媽媽。因為對于老師來講,他要的就是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多年以后他都不知道這個學生叫什么名字,而對于你來講,你是孩子唯一的媽媽。
3.一定要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寫作業(yè)的習慣。
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可以這么說,孩子的學習習慣決定了孩子的學習結果。
我們一定要重點培養(yǎng)孩子寫作業(yè)的三大習慣。一:定時定點做作業(yè)的習慣,我們先跟孩子約定好每天必須定時定點的。比如說晚上七點必須開始寫作業(yè),設好鬧鐘,七點鐘準時響起來,先看孩子有沒有動靜,沒有動靜就問他“七點鐘到了,要做什么?你還記得嗎?”你只發(fā)問不安排,而不是說“四點鐘到了,你趕快寫作業(yè)!”,這個結果完全是不一樣的(我們只發(fā)問不安排)。同時家長要放下手頭上的一切事物,開始陪同孩子寫作業(yè),陪同是說可以呆在一個房間,而不是說坐在孩子的身邊,守著他,盯著他。如果說孩子不自覺開始做作業(yè),那么家長一定要強制性地去執(zhí)行,必須要求孩子開始“孩子,這是我們的約定,你說到做到的”,家長要做到溫柔的監(jiān)令,堅持而不動怒。這個習慣培養(yǎng)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形成學習的條件反射和重下心毛。孩子開始寫作業(yè),收拾好一切玩具和手機,把作業(yè)需要的文具全都擺好在桌子上面,堅決不能邊玩手機邊做作業(yè),就算是查資料也不行,然后把這些東西都弄好了。
那么就開始規(guī)劃,注意怎么安排,先寫語文在學數學等等。通過這種方式養(yǎng)成定時定點做作業(yè)的習慣。
二:先做會做的題目,再做不會做的題目。要養(yǎng)成這么一個習慣,讓孩子把會做的先做完,不會做的都跳過去放在那里。等把會的都做完了,再由家長協(xié)助孩子把不會做的題目幫他一個個攻克掉。為什么這樣安排呢?第一個,把會做的先做了是為了讓孩子有一點成就感和勝利感,提到做作業(yè)并不難,把不會做的集中去做是為了避免孩子做作業(yè)做做停停,而且也體驗到集中攻克困難的成就感。同時請我們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避免在輔導的過程當中使用攻擊性語言“你怎么這么傻呀,這樣的題目都不會做呀,這個題目已經說了好幾遍了,你怎么就是不會呢”,這些都是攻擊性的語言。一定要注意這個習慣,一定要家長去輔導。如果家長真的沒有這個輔導的時間,那么孩子的成績提高只是個心愿,不會變成現實,其次如果我們家長本身沒有輔導能力,那么就得請一對一的家教進行輔導。因為孩子沒有弄懂題目和解決基礎的這些知識點,只會對學習越來越討厭,會陷入到惡性循環(huán)。
三:專注的習慣,孩子的專注度是有限的,不要期望孩子一坐下來就是兩個小時老老實實去完成作業(yè),做不到!孩子的專注度基本上是在二十到二十五分鐘左右,所以讓孩子寫二十分鐘,休息五分鐘,再寫二十分鐘,再休息五分鐘。建議大家使用一個番茄鐘軟件,這個番茄鐘軟件就可以自行的去設定“寫多長時間,然后再休息多長時間”,這些都是可以在手機上免費下載的。
四:做完作業(yè)之后,讓孩子把所有的作業(yè)、文具、書本都收拾好,放在書包里面,讓孩子養(yǎng)成有頭有尾的習慣。完成作業(yè)之后,不要對孩子的安排有任何限制。比如說“打游戲只能打一個小時”,“下象棋只能下半個小時”,隨他怎么玩,因為你限制他的這個時間沒有任何用,你會去監(jiān)督他嗎?你不會,對不對。只有到了該睡覺的前二十分鐘左右,把鬧鐘設好,鬧鐘一響提醒一下“孩子啊,接下來該怎么啦”,然后讓他自己警醒和安排,反正一到點全家人全部睡覺,甚至可以關上電閘。如果孩子很喜歡玩游戲,那么一定要做這個動作“把家里所有的電閘,上網的東西全部關掉,把wifi關掉”,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養(yǎng)成一個生物鐘。到早上鬧鐘響起來把孩子給叫出來,而不是你沖到孩子的床邊去“起床了,起床了哈”,所以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讓孩子真正養(yǎng)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五: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時間,大約需要一到三個月的時間,具體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時間段不一樣,在培養(yǎng)孩子習慣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不要三個習慣一起上,最多是培養(yǎng)二個習慣。同時我們切忌完美主義,不要強迫孩子一定每天都要做到,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你都不可能每天都做到,孩子做到了就給他掌聲,鼓勵他,沒有做到也不用說什么,明天繼續(xù)。一定有個反復的過程,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也是培養(yǎng)我們自己生活規(guī)律的過程。孩子的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我們需要給自己和孩子的時間,所以在這里面這個具體的時間節(jié)點怎么去弄,都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去調節(jié),最后一定要讓孩子找到寫作業(yè)的感覺。孩子做作業(yè)越來越自覺了,越來越好了,越來越認真了,那么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