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上一篇,一個月沒更文了。
像是初次逃課的包法利,嘗到懶惰甜頭之后常就一發不可收拾。于是乎,堅持更文的又成為我青眼相看的人了,就像剛開始的我。
關注了一個剛開始的寫手。也是3月份開始,跟我時間差不多,文章里看出年長我幾歲,屬性男。說實話,他的文章看著一般,不是很喜歡,特別直接。打個比方,大家在班群里抱怨大城市生活不易時,他會跳出來大段大段的發很理性的文字,類似你抱怨城市拒絕你你有主動去融入嗎?
看這篇的時候我都能想象他班群里拿著手機的人在想著什么,真的,完全是一個氣氛粉碎機。他還不止說了一句,看下去確實如我料,幾個人說著明天還要上班緩解尷尬匆匆退場,也許他還會成為大家小群里吐槽的新話題。甚至想想,可能這個人平時都這么說話的話會不怎么招大家待見。
我的意思不是說他說的不對,也不是認為他顯擺或是怎樣。相反的,我完全認同他說的話,我也是這么想的。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最好的狀態也就是個橄欖形,換句話說,大多數中的我們都差不多,一樣的偷懶、推卸責任、抱怨生活,能站在最頂尖的永遠是少數,而這些清醒的少數,一定是有過人的思想和行動力,缺一不可。
但是,他說錯地方了。就像,這年頭,真正讀過兩本好書或者真的被生活傷了的人誰還在朋友圈里分享好像你永遠只有17歲那種所謂哀而不傷的句子。事實證明,最私密最care的痛處,并不適合發朋友圈,因為交情一般的都會自動忽視,交情不一般的要看有沒有事情心情去問候一句。遠沒有直接打電話私信有效的多。再直白點,朋友圈不太適合矯情,對大多數人適用。
冷漠?上了大學明白的一個道理,沒人會一直陪著你,除了你自己。即使最親密的家人朋友,也多是無能為力。大家都很忙,都有自己的生活,而這就是生活本身,并沒有什么好抱怨的?!跋嗤诮保f子實乃大智慧也。狗屁?現在打開朋友圈看看什么會讓你多看兩眼。(那什么,還是看完再去看朋友圈吧。。)
同樣的話,他在公眾號里發,大家覺得很有道理,又找到明天從成功起床的動力了。因為大家看公眾號就是為了這些東西。而在群里聊天,只是發泄情緒,誰也不想聽說教,你的一兩句話能以為是好心點醒別人,實際在一般人眼里就是自以為是,覺得自己了不起。
替他開心的是,他完全不這么覺得,這意味著他是一個好的寫手,因為碼字前你需要堅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是值得別人花時間看的。同時,替他不開心的是,他也許不是很會與別人溝通,重要的是現在還沒有發現問題所在。
所以,今晚要說的是,
噔噔噔,我又更文啦(--下篇什么時候?--什么,風太大我聽不見。。)
認真說,說話是門學問,至少要學會分人分場合。就像前幾天提到的一個男生朋友他女朋友發假消息給我的事。這事情有多大?我朋友一句話就那能沒事的事。結局是什么?他把我所有聯系方式都刪了。Seriously? 全然不顧兩年的交情,一起看過的電影吃過的飯爬過的山送我的畫還在我這的書。(Ok,不要多想,我們之間就是朋友,這個也許下一篇會寫,有些人做朋友很好,做男朋友就是不合適。)因為愛情,我能理解,我不能理解的是他一句話都不能說,整件事情莫名其妙。
而在這個事情發生之后,我心里就有一個感受, 回到成人世界感覺真好啊。所以成長大概就是,你不會再做一些別人眼里很幼稚的事情,你開始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也會注意說話方式注重場合。不是虛偽,是成長。
希望你學會好好說話,看人看場合。
文/戴西
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