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天水的步行街遇見一家名為“石頭記”的小店,店鋪內錯落點綴著一些綠植,柜臺里大多是玉石配飾,有清涼的玉配著菩提珠的掛件,有精致的石頭制品和琉璃擺件,還有各色溫潤的手鐲,宛如清風朝露,清秀靜雅,安然立于一隅。
不同的物件均有著屬于它自己特有的物語,器物雖無聲,但映入眼簾的每一件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深情,著實令人驚嘆。
遇見了一枚心儀之物,它的盒子里兩行雋永小字:“世間僅此一件,今生與你有緣”。石不能言最可人,在與它相遇的剎那便生出許多難以言說的一往情深,初見亦如故人,于是,往后歲月深遠,在時光荏苒中彼此相伴。
在大漠戈壁,總有不少的沙漠奇石被眾人奉為珍寶,一些愛好者專門收藏各種石頭,他們展示大小不同的奇石,畫面和寓意都精美異常。賦予這些石頭以價值,需要發現美的眼睛,也要有足夠的想象力和知識儲備。
最早見過的大漠石藝畫,是用零散的天然風雨礪石為原料,鑲嵌粘貼的仕女圖,惟妙唯俏,生動可愛。還遇見過一種沙漠玫瑰石,既有自然變遷中風蝕的滄桑,也有天然生成酷似玫瑰的造型和寓意,實為大漠壯闊的風光寶藏,具有一定的收藏和觀賞價值。
前年的冬季,閨蜜出差到我附近的城市,我們游完了植物園的戶內戶外,很想陪她再去絲路天寶石景園,據說里面雅丹石藏品數量位居全國首位,還有各色奇石水晶珍寶,在室內與雅丹地貌和生態植物融為一體,是西北規模最大的賞石文化景區。
遺憾的是我們趕過去時間有點晚,服務人員說剩余時間不夠觀看完20多個展區。所以,只能去不受時間限制的天寶皇家賞珍館,不過其間滿漢全席的石頭宴和后宮花宴讓人嘆為觀止,不說大些的形如鮮魚和豬腳,就那碗顆顆均勻的米粒,需撿拾人得有多大的耐心。根雕展廳的“絕代佳人”“延年松鶴”也是栩栩如生,彌補了些許心底的那份失望。
初次知道新疆阿勒泰富蘊縣,是在李娟《我的阿勒泰》及《前山夏牧場》等書籍里,那里的天地廣袤、明朗、簡撲而又絢麗多姿。
巧的是,在一次外出途中,恰好遇見了一對阿勒泰富蘊縣退休的夫妻,他們聊起自己也是石藝愛好者,天氣好的時候,約上好友,幾家人帶上帳篷,提上干糧、水果,還有野外簡單的炊飲設備,外出三五天去撿石頭。
他們邊玩邊撿些石頭,再依質、形、圖、色生發聯想,賦予了石頭恰如其分的文化含量,或自己把玩,或托人拿到朋友直播間賣掉,偶爾,賣石的收入還高于其工資。
說話間,這位大姐從手機里翻出了拍攝的各種石頭畫面,有的像動物,有的像山水畫。他們說自己生活安靜恬淡,沒有過多追求,只要眼下舒適就滿足了。
我們又聊到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遙遠的喀納斯和哈塞克牧民,還有唯一流入北冰洋的那條河流---額爾齊斯河。沒有問及他們的工資薪金,只從他們開心的笑容里,就能感受到對于生活的那份愜意。
但不曾想聊著聊著,她卻說自己有嚴重的美尼爾氏綜合癥,發作時耳鳴目眩,天旋地轉,痛苦難耐。求醫問藥多年沒好轉,此番是經人聯系去徐州接受再治療。她說的輕描淡寫,清瘦的面頰依舊是燦爛的笑靨。
生活的小確幸,就是有朋自遠方來的溫馨,一場不期而遇的溫暖。但更通透的是,接受生活的艱難,卻依舊在庸常的生活里能保持內心的熱愛與真情,讓平凡的生活翻出浪花,在點滴的浪花中折射出生活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