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網絡】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解】
1、鄜(fu)州:現陜西省富縣。
2、云鬟:婦女的鬢發。
3、清輝:指月光。
4、虛幌:薄而透明的帷帳。
5、雙照:月光照著詩人和妻子。
【韻譯】
今晚圓圓的秋月多么皎潔美好,
你在鄜州閨中卻只能一人獨看。
我遙想那些可愛的小兒幼女們,
還不理解你望月懷人思念長安!
夜深露重你烏云似的頭發濕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時能依偎共賞輕紗般的月華?
讓月華照干我倆滿是淚痕的臉!
【評析】
? ? ? ? 這首詩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攜家逃難,自己投奔靈武的肅宗行在,被叛軍擄至長安。詩是秋天月夜的懷妻之作。
? ? ? ? 望月懷思,自古皆然。但詩人不寫自己望月懷妻,卻設想妻子望月懷念自己,又以兒女(因為年幼)“未解母親憶長安”之意,襯出妻之“孤獨”凄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反映了亂離時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寫離情別緒,感人肺腑。
2018-03-30
滿庭芳·山抹微云
秦觀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賞析
? ? ? ? 元豐二年,暮冬。會稽山上,微云輕抹;越州城外,衰草連天。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時斷時續。在北歸的客船上,秦少游正與一位歌妓舉杯話別。數月前,蓬萊閣內一見鐘情的往事,此刻已化作縷縷煙云。眼前是夕陽西下,萬點寒鴉點綴著天空,一彎流水圍繞著孤村??托钠喑?,更難舍惺惺相惜的知音。此情此景,令人銷魂。萬種離情,這會兒都付與贈別的香囊,輕分的羅帶。半生來,功名不就,空贏得薄情郎的惡名。此一去,何時重逢?禁不住淚沾城不見,燈火黃昏。
鑒賞
? ? ? ? 這首《滿庭芳》是秦觀最杰出的詞作之一。起拍開端“山抹微云,天連衰草”,雅俗共賞,只此一個對句,便足以流芳詞史了。一個“抹”字出語新奇,別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別一個顏色,掩去了原來的底色之謂。傳說,唐德宗貞元時閱考卷,遇有詞理不通的,他便“濃筆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則時時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紅別色以掩素面本容之義。
? ? ? ? 按此說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書“山掩微云”四個大字,那就風流頓減,而意致全無了。詞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钡拿?。這兩個“抹”字,一寫林外之山痕,一寫山間之云跡,手法俱是中之畫,畫中之詩,可見作者是有意將繪畫筆法寫入詩詞的。少游這個“抹”字上極享盛名,婿宴席前遭了冷眼時,便“遽起,叉手而對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以至于其雖是笑談,卻也說明了當時人們對作者煉字之功的贊許。山抹微云,非寫其高,概寫其遠。它與”天連衰草“,同是極目天涯的意思:一個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靄蒼茫的境界;一個衰草連天,便點明了暮冬景色慘淡的氣象。全篇情懷,皆由此八個字里而透發。
? ? ? ? “畫角”一句,點明具體時間。古代傍晚,城樓吹角,所以報時,正如姜白石所謂“正黃昏,清角吹寒,都空城”,正寫具體時間。“暫停”兩句,點出賦別、餞送之本事。詞筆至此,便有回首前塵、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嘆。妙“煙靄紛紛”四字,虛實雙關,前后相顧?!凹娂姟敝疅熿\,直承“微云,脈絡清晰,是實寫;而昨日前歡,此時卻憶,則也正如煙云暮靄,分明如,而又迷茫悵惘,此乃虛寫。
? ? ? ? 接下來只將極目天涯的情懷,放眼前景色之間,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讀者嘆為絕唱的“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于是這三句可參看元人馬致遠的名曲《天凈沙》:“柘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畫筆點染,非大手不能為也。少游寫此,全神理,謂天色既暮,歸禽思宿,卻流水孤村,如此便將一身微官濩落,去國離群的游子之恨以“無言”之筆言說得淋漓盡致。詞人此際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畫這一痛苦的心情,卻將它寫成了一種極美的境界,難怪令人稱奇叫絕。
? ? ? ? 下片中“青樓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賞”的典故:杜牧之,官滿十年,棄而自便,一身輕凈,亦萬分感慨,不屑正筆稍涉宦郴字,只借“閑情”寫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其詞意怨憤謔靜。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過乎牧之之感慨。
? ? ? ? 結尾“高城望斷”。“望斷”這兩個字,總收一筆,輕輕點破題旨,此前筆墨倍添神采。而燈火黃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紛紛煙靄”的漸重漸晚再到滿城燈火,一步一步,層次遞進,井然不紊,而惜別停杯,流連難舍之意也就盡其中了。
? ? ? ? 這首詞筆法高超還韻味深長,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體味,不能得其妙也。
? ? ? ? 后,秦觀因此得名“山抹微云君”。
2018-03-31
滿庭芳
蘇軾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余,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凜然蒼檜,霜干苦難雙。聞道司州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夢里、相對殘釭。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 ? ? ? 這首詞是蘇軾發配黃州時的作品。當時,蘇軾的許多朋友或怕株連,或避嫌疑,紛紛疏遠了他,使他備感世態炎涼。然而,他的同鄉陳慥卻蔑視世俗,仍與其過從甚密,五年中竟七次來訪。元豐六年(1083年)五月,“棄官黃州三十三年”的王長官因送陳慥到荊南某地訪東坡,得以與東坡會晤,此作乃得以誕生。
? ? ? ? 詞的上半闋主要是刻畫王長官的高潔人品,下半闋則描繪會見王長官時的環境、氣氛,以及東坡當時的思緒和情態。
? ? ? ? 上闋全就王長官其人而發,描繪了一個飽經滄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一開篇就語出驚人不同凡響,將長江擬人化的同時,以比擬的方式將王長官高潔的人品與長江共論,予以高度評價?!皠C然蒼檜,霜干苦難雙”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過“蒼檜”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節,風骨凜然如見。王長官當時居住黃陂,唐代武德初以黃陂置南司州,故詞云“聞道司州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襯他的正直耿介?!敖习丁比涫钦f倘非王先生送陳慥來黃州,恐終不得見面。語中既有詞人的自謙,也飽含作者對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 ? ? ? 過片到“相對殘釭”句寫三人會飲。“摐摐”二字擬(雨)聲,其韻鏗然,有風雨驟至之感?!笆栌赀^,風林舞破,煙蓋云幢”幾句,既寫當日氣候景色,又通過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與貴客的遇合之脫俗。“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充滿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熬邮肯壬弦印?,是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感嘆。“真夢里,相對殘缸”,寫主客通霄達旦相飲歡談,彼此情投意合。
? ? ? ? 末三句寫天明分手,船鼓催發,主客雙方話未盡,情未盡,滿懷惜別之意。
? ? ? ? 全詞“健句入詞,更奇峰特出”,“不事雕鑿,字字蒼寒(鄭之焯《手批東坡府府》),語言干凈簡練之極,而內容,含義隱括極多,熔敘事,寫人、狀景、抒情子一爐,既寫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曠達豪放之情感,實遠出于一般描寫離合情懷的詩詞之上。詞中凜然如蒼檜的王先生這一形象,可謂東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絕妙寫照。
2048-04-01
楊柳枝詞
劉禹錫
煬帝行宮汴水濱,數株殘柳不勝春。
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墻不見人。
《楊柳枝詞》,一稱《楊柳枝》,樂府“近代曲辭”,舊名《折楊柳》或《折柳枝》。形式似七絕,而唐人多用以歌唱。白居易晚年居洛陽,曾與劉禹錫唱和此曲,白云:“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劉云:“請君莫聽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笨梢娺@首楊柳枝也是依舊曲翻為新聲的。雖然聲譜不傳,然其音調情韻,通過文字的抑揚高下,仍然可以見出。
這首楊柳枝是對隋宮表示黍離麥秀之悲。隋煬帝是一個荒淫的君主,他從長安至江都,置離宮(即行宮)四十余所,以供游賞之需。這兒所說的行宮,是瀕臨汴水的那一所。詞中寫了隋宮的荒涼破敗,字里行間也寓有對隋煬帝佚樂生活的批判。古人寫詩講究詩眼,詞也講究詞眼,因為眼乃神光所聚,能映照全體。(說見清劉熙載《藝概》卷四)此詞“殘柳”二字,不僅用來入題,同時也是一篇之眼。詩人的創作沖動當自“殘柳”而來。大概他的思路是因先看到隋宮中的殘柳,才聯想到隋煬帝的衰亡。但這種懷古之情,他不能象散文那樣直說,而需通過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于是他便以殘柳進行構思,從殘柳柔弱的形態,寫到柳絮的飄飏,借以抒發他的感慨和對歷史的沉思。
詩的第一句寫得很平常,只是交代了地點,但是若不是用它作為鋪墊,下文便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它的好處還在于把讀者的思緒一下子帶到遙遠的隋代,進入全詞的規定情境。汴水隋宮,到劉禹錫時代,已二百年了,其衰敗可想而知。此時,往日的繁華全然不見,唯見數株殘柳在風中搖曳。殘柳,一本作楊柳,雖只一字之差,而境界迥異。
黃生《唐詩摘鈔》云:“‘不勝春’三字,正為‘殘柳’寫照,若作‘楊柳’,則三字落空矣?!贝苏f有理,由于是殘柳,因此顯得裊娜無力,弱不禁風。若是一般的楊柳,則在駘蕩的春風中翩躚起舞,便不會“不勝春”了。這“不勝春”三字,其實正是詩人自己的感情通過移情作用,镕鑄到殘柳身上的,因此透過殘柳,也可見出詩人的一腔愁緒。七絕雖短,但唐人寫得好的往往是一句一轉,移步換形。前已說過,楊柳枝詞形式上也是七絕,但這首前兩句卻是用的直下法,一氣呵成,其中并無轉折。
至第三、四兩句,詩人便采用轉折的方法了。他不再寫柳枝的裊娜無力,而轉向寫楊花柳絮。晚來一陣風起,楊花飄飛,宛如白雪,那境界是朦朧的,也是令人傷感的。但是詩人并未停留在低徊憂傷的情緒中,而是讓想像的翅膀跟隨楊花一起飛過宮墻,看個究竟。古人做詩,往往把主觀感情附著于客觀物體,或托諸動物,如燕雁蜂蝶;或借助植物,如紅葉楊花。李益《汴河曲》云:“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他的另一首《隋宮燕》則云:“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旋落已成塵。自從一閉風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鼻耙皇淄瑯邮菍戙晁鍖m,亦托楊花以寄慨,但其意境遠遜于劉詩。后一首謂燕子飛過宮墻,不見宮中有人,其意當從劉詩化來,唯將楊花改作燕子罷了。宋顧樂把兩者作了對比,說此首“末句著柳說,比李益說燕更妙”。(《唐人萬首絕句選》)末句所以為妙,不僅是將楊花擬人化(其實這一點燕子也做到了),而且緊緊地結合殘柳,與上文相呼應。在形象上它比燕子更為空靈輕盈,它似乎代表詩人到隋宮內巡視了一遍,得到的印象是荒無人煙?!安灰娙恕比?,下得極妙。黃生《唐詩摘鈔》說:“只‘不見人’三字,寫盡故宮黍離之悲,何用多言!”正說在點子上。
2018-04-02
《新晴》
作者:劉攽
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
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譯文
夏日初晴,詩人午睡醒來,只看到窗外的綠樹和青苔。忽然一陣南風把房門吹開,又掀起桌上的書頁,詩人說這是他的老相識,來偷偷訪問他了。
賞析
李白《春思》詩說:“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帷”,這里說南風是我的老朋友,是反用其意。唐人薛能《老圃堂》詩道:“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一本正經地埋怨春風吹落他正在閱讀的書,這里的構思與薛詩相近,但稱南風為老朋友,說它招呼不打一聲,推門而入又翻書,比薛詩更見機趣活潑。又,宋釋顯忠《閑居》詩:“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賀鑄《題定林寺》詩:“蠟屐舊痕尋不見,東風先為我開門?!本湟庖蚕嘟杀茸x。
第一句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相反,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青苔滿地”,比起劉禹錫“苔痕上階綠”來,這“苔”要多得多。同樣描寫幽靜的境界,無苔,有苔,多苔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無苔以表現“凈”,劉禹錫用上階綠之苔寫獨處陋室之“靜”,這首詩滿地之苔則因久雨初晴,其中差異不能不辨,這是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二句寫午夢醒來之后,雖然只見到“一樹碧無情”,但寧靜恬適的心境卻是非常好。經過長時間雨洗之后,樹更是綠油油的,多么令人愜意!諸葛亮高臥隆中,一覺醒來,不是還高吟:“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嗎?想到這,詩人會心地笑了。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后兩句。詩人把南風寫成是一個十分詼諧而又善于戲謔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開了門,闖了進來,還裝作愛讀書的樣子,正不停地翻著書。詩人為讀者種了一株詩苑“惹笑樹”,令人讀后忍俊不禁,發出爽朗的笑聲。其實,這樣寫并非詩人首創,發明權當屬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李白的《春思》有“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融薛、李詩句于一爐,經過錘煉鍛造,又添上絕妙的“偷”字,表達效果遠遠超過了原作。這絕不是“偷”,而是創新。
而詩人在《致齋太常寺以杖畫地成》中又用這一意境,寫了:“杖藤為筆沙為紙,閑理庭前試草書。無奈春風猶制肘,等閑撩亂入衣裾?!笨梢姡娙藢@一意境和這一手法是情有獨鐘。但相比較而言,還是“偷開門戶又翻書”來得更自然親切,也更有趣些。
清風翻書固然有趣,但也曾翻出莫大的悲劇來,金圣嘆的“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翻出個文字獄來,丟了腦袋。悲乎,秦始皇首創的中國文字獄!
2018-04-03
舞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