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全職媽媽期間,我花了大部分大量的時間陪伴孩子。讀過很的的育兒書籍,很多都說,父母要多多的陪伴孩子,特別是在很小的時候,母親的陪伴尤其重要,因為母親是孩子生命了的最重要的第一人。所以那時候,我努力成為一個好母親,努力的成為一個對孩子生命產生影響的重要第一人。
這一切都沒有錯,可是重要的是,這得有個度。很多時候,我已經筋疲力盡了,可是還是勉強打起精神陪孩子玩,有時候自己心煩意亂了,還要和顏悅色的陪孩子。我想用這一切的活動告訴孩子:你很重要,你很重要,你很重要。
只到有一天,中午的時候,我很困,躺在沙發上想睡下,而孩子還并不想睡覺,正當我迷糊睡著時,孩子過來拉我,讓我陪他一起玩,我突然噌的一下就發火了,我暴跳如雷,咬牙切齒,對孩子怒目而視:你讓我睡下好不好!當時背后有個聲音在說,我都這樣陪你了,你能不能安靜的讓我休息了,你考慮考慮我的感受好不好???這就是我一直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導致內心積累了很多的疲倦和憤怒。孩子從來沒有看到我這么生氣過,當時明顯的愣住了。而我已經顧不得孩子,管自己躺在一邊生悶氣了。
因為之前學習了一些育兒知識,明白母親在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性,所以當時就明確要成為一名全職母親,即便后來,孩子的爸爸不支持我,我也執意如此。我慢慢感覺做全職媽媽的狀態越來越不好,我努力的學習成為一名好媽媽,但是我內心對于我自己是個全職母親有諸多的不接納。而這種自我的不接納,慢慢的導致對孩子行為的接納度下降。對于要不要出去工作把孩子給長輩帶,我困惑迷思選擇了好久,一個從來不在網上發帖的人,終于在網上發了一個求助帖。很多熱心的網友給了很多建議,但我心里有個聲音卻在說,這些建議都不是我想要的,不是,不是,都不是。
直到后來,有個網友轉發了一個張德芬的帖子,我開始去看張德芬的博客,看她的書,我開始了做為母親的自我修行之路。慢慢的,我在這條路上遇到了更多的人,更多一邊育兒一邊修行的母親。
《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是我年初的時候,經由安心推薦。因為這位母親所秉承的教育理念正是我秉承的,認同的。我想要看看,這位母親在生活中到底是如何養育孩子的,而我還有哪里有些沒有做好的,我需要向她學習的。其實,看書的時候,看到自己和書里的母親做的一樣的時候,心想,是的,我也是這樣做的,我做到了。看到我不是這樣做的地方,我就惴惴不安了,哎呀,我沒有做好,我沒有做到,我就對自己很失望,很灰心。這一點也再次提醒了我,我從這位母親身上學習的是:她能做到而我目前還不能做到,是她有條件學習更多的資源,而我沒有,再加上我們所在的任何環境,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都是不一樣的,簡單的說,她說她,我是我,我向她學習,但我不需要和她比較。
作者云香提出:給孩子高質量的愛,包括高質量的陪伴。其中包括兩點,第一,全身心地陪著孩子玩耍。這點我能理解,這種陪伴不是說父母在那里看電視,看手機,而孩子在旁邊玩,在游戲的世界里,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全心全意跟隨孩子玩耍。
第二點是孩子在一旁玩耍,父母在一旁做自己的工作。這里的工作不是看電視,上網,看書,而是孩子能理解,能模仿的工作。例如,家務,手工。作者提出的第二點,是我之前在任何育兒書中都沒有接觸過的觀點,但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當我和孩子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之間確實確實存在一種無比美妙的感覺。在之前的很多次洗碗時,我覺得自己都是一個人冷冰冰的把任務完成。但是,后來有好多次,我在洗碗,而孩子在旁邊一個人專注的玩自己的游戲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會感到一股很安定,很幸福,很安全的甜蜜。我很喜歡孩子陪在我身邊的那種感覺,我們彼此都知道互相存在,有互不干澀。那是一種很奇妙的連接。當然如果孩子愿意一起參與勞動,比如洗碗,切菜,洗衣服,地板,大多時候我是非常歡迎孩子參與的,但有時候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我也不同意孩子參加。
看到作者這么描述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也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所以后來我就主動增加這方面的陪伴,要知道一直陪孩子玩孩子的游戲,有時候真的是很無聊很無聊很無聊的。不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有一天父母會退出玩伴這個角色的,然后很孩子一起真正的工作(指第二中工作)。
這里是關于高質量的陪伴,下一次再來談談這本書里說到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