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了《從零開始學寫作》第八章——如何修改文章
本章的關(guān)鍵詞是:修改、潤色、技巧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古今中外,但凡文章寫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功夫。
本章重點講述了三方面內(nèi)容:如何修改文章、語言的修改和潤色、跟魯迅學修改文章的技巧。
一、如何修改文章?
首先,將寫和修改分開來
“寫作”和“修改”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創(chuàng)作時是作者角色,修改時是批評者角色,作者角色和批評者角色要嚴格區(qū)分開來。
第二,從讀者的角度來修改
寫文章時,主要考慮的是自己想要表達什么,修改文章時要站在讀者的角度來修改,要去思考讀者想要閱讀的是什么內(nèi)容。
第三,奧威爾寫作六原則
1.絕不要使用在出版物里經(jīng)常看到的隱喻、明喻和其他修辭方法。
2.如果一個字能說清,不要用兩個字。
3.但凡一個字能刪掉,一定要刪掉。
4.只要能用主動語態(tài),絕不用被動語態(tài)。
5.能用常用詞的時候,不要用外來詞、術(shù)語和行話。
6.絕不要用粗俗語言,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規(guī)則。
第四,修改文章5步法
1.主題是否明確。
2.所選材料是否能說明主題,刪除與主題無關(guān)的素材。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說:寫得好的本領(lǐng),就是刪掉寫的不好的地方的本領(lǐng)。
3.文章的邏輯是否足夠清晰。
修改文章時,要重點調(diào)整段落之間的順序,讓文章更有邏輯性。
4.邊讀邊潤色語言。
文章的主題、材料、邏輯三部分沒有問題之后,就可以開始修改文章的細節(jié)部分,也就是文章的語言,讓文字內(nèi)容更加具體,描繪更加生動,用詞更加準確。
5.標題是否足夠吸引人?
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畫龍點睛之點,一定要多琢磨。
二、語言的修改和潤色
文章進行整體修改后,還有一個潤色階段,修改文章的病句讓語言更加優(yōu)美。
修改文章時,語言是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來修改。
第一,語言的修改和潤色
1. 刪除多余的“的”
2.多用短句,少用長句
3. 刪除一些冗余的詞,讓文章更簡潔
4.單、雙語交替使用。
第二,常見的病句
書中列舉了7種常見的語病:
1.成分殘缺。缺少主語、賓語等句子部分。
如:通過醫(yī)生的精心治療,使他很快恢復(fù)了健康。語病:主語殘缺。
2.搭配不當。主謂搭配不當,主賓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關(guān)聯(lián)詞搭配不當。
如:他那銳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語病:主謂搭配不當
3.重復(fù)啰嗦。如:李大爺老了,頭上的頭發(fā)全白了。
4.用詞搭配不當。如:我忽然感到她是個很智慧的人。
5.詞序不當。如:數(shù)學對我不感興趣。
6.否定不當。如:為了避免今后不發(fā)生類似的事故,我們應(yīng)盡快健全安全制度。
7.前后矛盾。如:征文字數(shù)不要超過1000字左右。
三、跟魯迅學修改文章的技巧。
1.要“順口”
魯迅說:“我做完之后,總要看兩遍,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把它讀得順口”,“只有自己懂得,或連自己也不懂得生造出來的字句是不大用的”。
2.要“冷卻”
魯迅在給葉紫的信中告訴她,在文章寫成之后不要急于拿出來,“擱它幾天,然后再來復(fù)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字”。
3.要“很改”
魯迅說:“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4.要向大作家的手稿學習。
魯迅非常重視向大作家的手稿學習。
以上就是本章的主要內(nèi)容。
感悟:
本章所提到的問題,恰恰是我們這些初學者存在的問題。我們寫完一篇文章一般大概看看就急著發(fā)表了,有的甚至連看都不看,就發(fā)表。一篇文章不是有語病,就是有錯字。有的人為了湊字數(shù),廢話連篇。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寫完文章后一般要看上一遍,覺得沒問題就發(fā)表。等發(fā)表后,或者過上一段時間,自己再去看這篇文章時,就發(fā)現(xiàn)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最明顯的就是有錯別字。再有就是里面有些內(nèi)容或者詞句跟主題關(guān)系不大,是可有可無的。
我現(xiàn)在寫的文章,如果不是急著交作業(yè)的話,一般都要放一天,然后再讀一遍。即便是當時急著交了作業(yè),下來還是要認真的檢查。就這樣還是不能保證沒有問題。
魯迅先生都能做到向大作家學習,何況我們一個初學者呢。我們更應(yīng)該向優(yōu)秀的作家學習,向書本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刻意的練習,才能不斷地進步。
最后我用作家艾蕪的話結(jié)束本篇的敘述:寫作還有一個過程,就是修改過程。修改時,把作品當成不是自己的,從別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靜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