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活動之前,思來想去的都是我到底要不要參加這次活動?以下是我參加前的想法。
● 記錄: 看到群里都在傳播這個活動時,覺得自己考慮問題一向不周到,處理事情抓不住本質關鍵點,缺乏思考力。所以也想參加這個活動。
● 沖突:第一是以前自己也參加了不少收費活動,但感覺收效不大,自己進步并不明顯。第二是怕時間上太早起不來。
● 問題:我到底應不應該參加呢?
● 解決:決定自己再試一次,如果還是效果不明顯,以后再也不參加類似收費活動。至于時間,可以早點睡,早上用鬧鐘叫醒自己。另外自己參加以前的活動覺得沒有效果,其實應該是自己對學習的要求標準比較低只停留在了解,甚至連理解的層面根本都沒達到,更別說是應用了。沒有行動就沒有進步,這次要跟緊每一步活動。
報名后,已經是263號了。看到入群任務, 要求思考“如何在這次活動中創造和收獲更多財富?”。這個標題瞬間秒殺我原來的認知,原來自己在起點上的要求就低了。以后自己在工作、學習中遇到事情,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做這件事情中創造和收獲更多,而不是糾結要不要做這件事情。這才符合積極主動的元規范。
現重新利用PORT模型規劃本次活動:
1、目的Purpose(why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 養成凡事積極主動的習慣(摒棄原來的習慣性退縮、自我否定)。
● 掌握思維的底層規律,能認清問題的本質,形成自己的決策系統。
2、目標Goal(what要做成什么樣子)
● 通過自己閱讀,練習檢視閱讀與分析閱讀技能;
● 通過老大的領讀,了解高手的閱讀思路,找出自己的差距;
● 通過共讀活動,了解系統1和系統2,能學以致用,在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運用書中的理論(底層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 關注群內高能導師和小伙伴的言行及作品,有意識地學習六大元規范的實際運用。
3、成果Result
● 自己預讀,并整理本書脈絡,形成本書摘要;
● 每次共讀活動后整理內容,形成讀書筆記或思維導圖;
● 活動結束后,輸出整書讀后感。
4、任務Task
● 早睡早起,每天五點準時參加活動。(每晚十點睡,早晨四點四十五鬧鈴。)
● 提早自我閱讀,熟悉本書內容。
5、本次設定的標準:以前活動僅停留在了解或理解的標準,本次提高標準,要求自己達到應用。通過共讀、思考、討論,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起來。
另外,自己以前不善交流,參加活動都是獨自默默地一個人完成,不好意思主動與其他群友交流,也不好意思主動發言、提問。這次下定決心要在活動中發揮積極主動的心態,現征求群內共讀小伙伴一枚,可以交流思想,互相監督。不知有沒有小伙伴愿意在一起?可在查看更多群成員中搜索“263”,添加時光清淺,注明“共讀伙伴”,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