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我,“老吳,你說養孩子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傳宗接代,還是為了養兒防老?”其實,我覺得答案比我們想象的要深刻和感人。那就是“養育孩子,是為了付出與欣賞”。
我有個朋友叫李霞。她和丈夫在銀川過著并不富裕的生活,努力平衡著工作和家庭。他們原本計劃成為丁克家庭,但無意中迎來了他們的寶寶,取名小杰。小杰的降臨,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色彩。
盡管小杰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困難,李霞和她的丈夫始終堅信,只要給予他足夠的愛和支持,他就能茁壯成長。2002年,李霞為了職業發展,毅然決定離開家鄉,來到西安。這時,小杰正值青春期的叛逆,但他選擇了陪伴在母親身邊,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
然而,新環境的壓力讓小杰在新學校表現得不盡如人意,成績下滑到了班級倒數第二。面對這一情況,丈夫建議小杰留級,這卻讓李霞陷入了困境。她開始擔心小杰的心理健康,于是每個周末,她都會陪伴小杰坐上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返校。通過與班主任、任課老師、同學的溝通,她發現小杰也有陽光快樂的一面。
李霞決定向小杰坦白自己的擔憂,希望他能幫助她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聽到這番話,小杰流淚,李霞也忍不住難過。在李霞的鼓勵下,小杰重拾信心。他說:“初一的功課我沒學好,沒關系,我們再學一遍。我們會比新生更有優勢,不僅是學業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歷練。媽媽相信你一定能行,媽媽和你一起努力,好嗎?”
經過努力,小杰在中考時取得了班級第十名的成績,考入了一所全市排名第三的高中。然而,他對自己的大學并不滿意,于是下定決心要努力拼搏。在這個過程中,李霞始終為他加油。
隨后的學習猶如一場漫長的馬拉松,但小杰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目標,那就是考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精算專業研究生。在這段時間里,他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不僅克服了種種困難,還成功取得了心儀專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日子里,小杰深知學業的重要性,因此他刻苦學習,努力鉆研精算專業知識。他不僅掌握了精算學的基本理論,還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和敏銳的洞察力。并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并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為自己的專業素養打下了堅實基礎。
畢業后,小杰帶著滿滿的信心和期待回到了祖國。三個月前,他順利入職北京一家知名券商的投行部。在這里,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優勢,迅速適應了工作環境。小杰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擁有出色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這使得他在工作中表現得游刃有余。
看到兒子積極投入生活、工作的狀態,李霞心中充滿了喜悅。她漸漸明白,原本以為是為自己付出了一切,卻在不經意間成就了自己。這個過程,就像攀登高峰,需要持之以恒。付出汗水,也收獲經歷與沿途風景。
要孩子,是為了付出與欣賞。只有欣賞孩子,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他們,幫助他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同樣,只有付出我們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