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機的原理:在線路的這一端采取一些措施,使線路的另一端發生某種變化。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電。現代社會除了看諜戰片,我們已經難見到電報機。那就常見、極簡的電器也就是手電筒了。手電筒的一開一合完全可以傳遞信息。
手電筒的線路圖如下:
Paste_Image.png
可是,燈泡是在1879年被發明,電報機是在1832年被薩繆爾.莫爾斯發明,作為替代,摩爾斯用的是電磁現象(electromagnetism)。
用細導線在一根鐵棒上線繞幾百圈,然后在導線上接通電流,鐵棒就變成一個磁鐵。斷開時失去磁性。
電報機模型如下:
Paste_Image.png
電報機的最大問題就是長導線帶來的電阻,盡管電報線使用高達300伏的電壓,有效距離才超過300英里,但是線路無法做到無限延長。那怎么辦?古代人跟我們一樣聰明,首先想到的就是“接力”,類似接力棒,這個接力者有個非常棒的學名:中繼器。
中繼器顧名思義,線路當中充當繼續傳遞信息的儀器。每隔200英里設置一個。
Paste_Image.png
雖然只是個開關,但是這個開關的閉合和斷開不是由人來操縱的,而是由電流控制的。
繼電器會把接受到的信號,在加強電流之后,傳遞給發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