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予與犧牲兩者有很大的差別。因溢滿愛的心而給予,感覺會非常美好,犧牲則不會有美好的感覺。不要將二者搞混,他們有天壤之別。一個是充足有余,另一個則發出的是匱乏的訊號,一個感覺好,另一個感覺不好。
2、任何人會沒有足夠金錢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的思想阻礙金錢朝他們走來。一切負面的思想、感覺或情緒,都是在阻礙好事的到來——包括金錢,心態是很重要的,所有的事情,只有感覺美好才能堅持和持久。對金錢的感覺也一樣,如果想象中得到金錢是極其辛苦和不可能的,連你都不相信自己能夠擁有金錢,金錢怎么會自己長腿跑到你面前呢?
3、當你有一堆不知道如何清償的賬單時,不要把關注的焦點放在這上頭,因為這樣產生負面情緒,導致自己的不積極作為,從而吸引來更多的賬單。要相信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般在另外一個方向,你必須找出能使你關注在成功致富上的有效方法,縱使身邊有很多賬單,你必須找出能讓你感覺美好的方法,這樣一來,你才能把美好的食物帶給你自己。
4、如果專注于欠缺、匱乏,以及你所沒有的事物上,然后跟家人一起煩惱,和有人傾訴、告訴孩子“我們沒南無多錢買,我們付不起”,這樣會對孩子產生的不良的影響。
如同祥林嫂的故事,祥林嫂逢人必講他的故事,不斷地在心中強化自己的悲傷,同時也帶給大家負能量,最后導致結局很悲慘。
同樣關注于欠缺、匱乏,也會導致管窺心理,導致不能接受更多方面的信息,也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5、如果連你都不喜歡于自己相處,那你如何去期待別人呢?如果你對待自己,并沒有像希望別人對待你的那樣,那你永遠也無法改變事情的狀況。如果沒有用愛和尊重來對待自己,你就會發出訊號說:你不夠重要,你沒有價值,你不值得。那你怎么能希望別人這樣對待你呢!
很多人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認為犧牲自己就是好人。錯!犧牲自己只可能來自絕對匱乏的思想,因為它說: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東西,所以我得當那個沒份兒的?!?,這并不是好的感覺。所以最終會導致怨憤。因為你無法替他思考和感覺,你的職責就是自己,如果先讓自己感覺美好,這美好的感覺就會散發出來,并且影響每個接近你的人!
這個道理最明顯的例證就是芳華中的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