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份新聞報道朱莉、皮特夫婦離婚,據說主要原因是兩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發生了嚴重的分歧。當時看到這則新聞時我是持嗤之以鼻的態度,覺得可能是兩位大明星為了避免公眾形象受到損失而編出的“離婚借口”,夫妻二人怎么可能會因為這么點小事而離婚呢?
可生活就是這么真實而直接,上周閨蜜突然很傷心的告訴我她要離婚了,原因就是夫妻二人不同的教育觀念!!!
夫妻二人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和成長經歷,都會想按自己的是方式去教育孩子,再由于溝通不暢、價值觀不一致很容易發生矛盾。我見得比較多的就是母親比較嚴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往往給孩子報各類補習班、興趣班,而父親會比較寬松、平時工作非常忙,稍有空閑想多帶孩子出去玩玩……就因為這么點小事二人意見不統一,逐漸將戰火升級,最后牽涉到雙方家族互相指責、謾罵,直至離婚收場。不排除還會有一些孩子為了尋求某一方的“寬松”對待,故意挑起戰火,最終導致引火燒身。
那么該如何避免這一地雞毛的小事而引發的離婚呢?因為都是一個共同的目標——教育好孩子,故此只是方式方法上的問題而已。
01 ?不拆臺
《朱子家訓》說“堂前教子,枕邊教妻,對癥下藥,量體裁衣”,大意是說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親要及時告訴孩子哪里錯了為什么錯了,應該怎樣改正;而當妻子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丈夫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她,這是對妻子的尊重,也是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反之妻子也是一樣,在孩子的面前,要給丈夫留余地、樹威信,當和丈夫意見不統一時,可以背后私下溝通。
夫妻二人有一個正在教育孩子時,另一個無論如何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反駁,一方面樹立家長威信,另一方面不讓孩子有“挑撥離間”的機會。如果對方的教育方式有你不認可的,可以私下再進行溝通和商討。
02 ?不賭氣
教育孩子的責任對父母雙方來說不是各自50%的責任,而是雙方都是100%的責任,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指責對方的教育觀念。
“那孩子以后就你教,我不管了!以后孩子不爭氣就別怪我!”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不管夫妻二人有什么矛盾,都不能輕易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否則就有可能導致遺憾終生的后果。
上海教育心理學專家陳默老師說:教育就是加減法,加法就是你多了一個戰友,減法就是四分五裂你變得孤立無援,愿意加法還是減法,聰明的家長一算全明白。
就算沒有了豬一樣的隊友(夫妻二人),自己還是要堅守營地、不言放棄,因為神一樣的對手永遠存在(聰明狡猾的孩子)。
03 ?共同學習
時下有很多家長訓練營,但90%以上都是孩子的母親,其實僅僅母親一個人學習是不夠的,夫妻二人應該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夫妻二人在教育觀念上應“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這里由此想到一個小笑話:
小松問小明“如果你考試不及格,你的父母會怎么對待你?”
“80分以下是女子單打;70分以下是男子單打;如果60分以下是男女混合雙打!”
做個合格的家長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兩個人共同成長、保持一致。夫妻二人一起去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或購買一些教育書籍,當遇到意見相左時,可以共同探討而非爭論,或者請教有經驗的專家、老師。只有夫妻二人的觀念和行為趨向一致時,教育孩子也會因此變得簡單,孩子的成長就會變得順利。
04 ?配合默契
這里的配合默契,不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那看似高明的做法,其實大錯特錯。孩子長期在這種矛盾的教育環境下,會變得糾結、混亂,不知道父母哪個說的是對的?該聽誰的?由此,就看到很多家庭里,孩子跟那個管束他最多的家長叛逆,偏好那個放縱他的家長。
一個朋友跟我說了她親身經歷的一個故事:
兒子偷偷用她的手機購買了游戲裝備,還很聰明地刪除了支付寶記錄,直到有一天她發現銀行卡里少了二萬元錢,通過銀行打出來的明細就明白了錢的去處,她沒有立即回家“教訓”孩子,而是跟老公演了一出好戲——
“老公不得了了,我銀行卡被人盜刷了二萬塊!”
“啊?這么嚴重,那要報警的呀!”
“是啊,二萬塊就可以定為刑事案件了,這要是被抓到肯定是要判刑坐牢的!”
……
本來佯裝看書的孩子聽到這就有點坐不住了,但又不敢承認,朋友佯裝出門報警,二個小時后回來跟老公說:“報警了,警察說很快就能通過刷卡記錄找到犯罪分子了!”
聽到這,孩子立馬跑到媽媽身邊,哭著承認那筆錢是被他花掉了,朋友夫妻二人假裝驚訝、不相信:“你是爸媽最愛的寶貝,你怎么可能干這種事?”
孩子十分愧疚,覺得首先浪費了父母的血汗錢,其次有愧于父母的信任,他自己承諾以后再也不玩網絡游戲、保證好好學習,求母親去警局撤案……
朋友說從此以后孩子真的沒有再玩過游戲、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秀,夫妻二人將事情的嚴重性和法律法規在一唱一和中傳輸給孩子,讓孩子自我反省、自我改變。回過頭來想想,如果夫妻二人在那一刻互相指責:你怎么看管的孩子?你怎么看管的手機?或者是共同去打罵、指責孩子……那孩子會是什么樣?還會有如今由內而外的改變嗎?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里面打破是生命,育兒亦如此,從外面強壓的改變是被迫,從內自我的反省才是成長。
孩子的教育不是哪一方的責任,而是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夫妻應合作、統一,堅持“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理念,共同為創造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而努力!
- END -
俏寶辣媽 公眾號創始人
思想力·愛家學院特約專欄作家;
安徽老鄉雞餐飲有限公司HRD;
安徽省人力資源經理人協會秘書長;
中國長三角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秘書長。
個人微信號:whj53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