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的雨下了好幾天,太陽終于舍得出現。掙脫了沉悶的寒冬,陽光毫不吝嗇的被揮灑出來。
難得空閑的周末,難得讓人心情愉快的好天氣,我卻提不起勁出去玩。
如我們所料,這個學期的課多得讓人幾乎喘不過氣。雖然早早做了心理準備,卻還是被懶散寒假的舒適迷失了眼。
早就不是什么嬌弱愛撒嬌的孩子,可還是忍不住抱怨起一天天并不喜歡的課程。
特別是面對自己毫無興趣的課程時,簡直想原地自閉。
有時又很為老師可憐,因為大家幾乎都對這門課不感興趣——實在是想不到能與我們專業有什么關系的課。
可老師每次都很認真的講,喋喋不休的講,盡職盡責的講。
我真的毫無興趣。
我總把這種場景想象成一個封閉的空間,我頭腦中亂糟糟的情緒洪水決堤般靜默的沖撞,吶喊。
開學近一個月,我活出了學習十幾年來最頹廢迷茫的模樣。我很厭惡如此自甘墮落的自己,卻又仿佛身處無數個路口中不知該邁往何方,去向何處。
每天都被安排的滿滿當當,夜晚忍不住在睡前貪眼刷一刷手機。好像白天"被迫"太忙,只得在夜晚偷一點自己的時間。
可我真的太容易疲憊,還熬不到下一天去,腦袋就被屏幕刺得昏昏脹脹。
"報復性熬夜"對我來說,也不是一個可用的方案。可能正是因為"報復未果",才會讓我帶著些許埋怨墜入夢鄉。
月初時有列了閱讀計劃,《海子的詩》一直放在我的床頭。我總在睡前讀它,半個月也才看了一半。
比起順著宿舍里未關的白燈,我更喜歡拉起床簾,打開我掛在框架邊上的一串小燈,在暖光色調的空間里慢慢看海子的詩。
我不是一個專業的鑒詩人,說不出他詩集里多高深抽象的意向,卻總是借著他詩里存在的另一個世界獲得一些藉慰。好讓我靜如死水的生活泛起些許漣漪。
有時不太明白,是什么造成了我的焦慮。
陰郁無光的沉悶天氣嗎?可明明已有些春意。日復一日重復的枯燥課程嗎?可這便是我應盡的義務,應造成的事情。漫無目的的生活嗎?或許就是它了。
我多么害怕原地不動的生活,害怕沒有盼頭的日子。這么說或許很奇怪,但我逐漸發現,失去"目的"的生活對我來說會是一種折磨。
渾渾噩噩的起床,上課,奔波在寢室與教學樓之間,看著看著來來往往的一波波學生,嬉笑快步的走向某個方向。
我去教學樓,我回寢室,我走在路上坐在車上,都是往某個地方去,可我又感覺自己總是不知要去往何處。
太陽照常升起,希望下次能抓住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