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羅輯思維的例會,給我們講了每天聽本書。
我不談羅胖日益精進的商人功力,一番天花亂墜之下,真有點錯過一個時代的感覺。在這個世界中,我們真的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一個對的選擇,說不定就可以駛上高速。
很多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在這條路上,車子并不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眼中還在指望著彎道超車的時候,有人和你說,下個路口,轉彎駛上高速。高速上的大眾,肯定比陷在泥濘中的寶馬更快到達終點。
可怕的是自己眼前,早已習慣了這條路線,已經開了很多次了。不愿再去做出新的嘗試。畢竟新的嘗試,會付出新的代價。而對老路的熟悉讓我們更有安全感。
可是我們處在的城市,早已和過去不一樣了。我們出行會有高架,有軌道交通,還有共享單車。也許更快到達終點,真的不要去開車了,其他的出行方式會成為更加高效的選擇。就像對某些的理解,往往是長輩不能理解的。
就拿車子舉例子來說,在很多人眼中,車子更多被賦予了,其他的含義。好車子,成了人生某個階段成功的一個標志,成了我們活在其他人眼中最好的證明。也就是心甘情愿的讓車子來開人,而不是人去開車。
我們更多的追求的只是別人眼中的自己。而真正的自己確是自己忽視的,這一切是我們需要的嗎?
正如羅胖給,每天聽本書下的定義,我們在時代的路口,正是當下的結點,我們對書有著自己的欲求,但是我們根本就看不完手中的書,有人來實現這件事。讓所有值得稱道的書,用語言的形式,給出牛人的理解。我們在尋找高速的時候,羅胖打造了一條高速,當然是要收高速費的。
總有牛人,看的更遠。我們不應該被眼下局限,證明當下自己的不是你的代步工具,連小孩子都懂的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當下的一切,在未來看來都將被遺棄。我們只是應該借助牛人給我們的工具,活在未來,成就最好的自己。
沒必要活在其他的人的眼中。我們之所以感到困惑和焦慮。只是缺少精神的追求,只是暫時沒有得到滿足。而這種精神上的空虛,是再多物質也滿足不了的。如果我們找不到真正的自我,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那么這就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可以解決的了。
重新回到十字路口,想想自己需要什么,看看十字路口的路標。通往未來的路上有更多的選擇,我們沒必要跟著車流,駛向泥濘,擠在最不堪的路上。也許把車停在路邊,找輛單車,應該有不一樣的風景,我們有時候只是太在乎,其他車里的人,看向玻璃外的目光。其實單車可以走到更多汽車行駛不到地方,給我們的意外。
(還記得第一次單車的時候,真的發現原來附件有這么多小店的美食,沒有去嘗試過。)
我眼中的雙城記。
這是在最好的年代,可以自由的看書,自由的選擇自己愛的人,
這是最壞的年代,每個人都在追求著財富自由,對物欲的追求成了唯一的。
可以有不一樣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