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貓小妞在網上報了一個學英語的課程,2年280個課時才2600左右。而這些錢,對于一些地區的媽媽來說,卻是巨款。有一個媽媽說,湊了快三個月才湊齊;有的媽媽說等把雞賣了就買;更有媽媽說,每次聽網上課程,都要爬樹搜信號。
雖然一直知道中國貧富差距大,但是這么直觀的感受還是第一次遇到。對于生活在包郵區的我們來說,貧困好像是奶奶輩的事。
但這件事,除了感嘆貧困差距,我還看到好的一面,那就是知識共享區域越來越廣。很多好的學習理念、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可能只有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能接觸到,但現在,我們也能在網絡輕而易舉獲得。
譬如繪本,我搜一些資料時發現,北京很多年前就很有繪本意識,而我們城市是近三四年才慢慢發展起來;再譬如英語的一些學習資源,我們更多的還是仰仗英語培訓機構,而北京很早就有很多臺灣或美國引進的資源,當然,現在的網絡社會也讓我們共享了這些。
有時候,真的感嘆我們生活在了好的時代。想學什么都可以上網解決,雖然線下課有線下課的優點,但有總比沒有好。譬如很多好的生活習慣和方法,以前可能就是小眾人群的制勝法寶,現在大部分人都能了解到,當然有沒有用,還要看個人的行動力。
就像13年初通過外貿圈接觸到一些大咖,聽他們分享時間管理、思維導圖、GTD、甚至理財,覺得特別了不起。現在這些概念已經通過網絡的傳播,讓很多人了解。當然,也衍生了很多吸金點。不管如何,這也是一個民族的提升。
今天去給社區做青少年活動,明顯發現五六年級的孩子,思維和手工能力還沒有幼兒園的孩子靈活。不知道是越長大越含蓄,還是那個時代接觸的事物沒有這個時代的孩子接觸的多。
記得小妞出生那會兒,睡渣,我媽總說:以前孩子哪有這么難帶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但等小妞1歲多會自己跟節奏扭屁股跳舞,2歲多會蹦點英語背點唐詩時,我媽又說:現在孩子就是聰明,以前這個年紀的孩子還像個“凱頭”(方言白癡的意思)。
時代還是在不停進步的,而且速度很快。所以我們也要不斷學習,緊跟時代才行,否則,終將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