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我非常忙碌的一個月,這個月我在事業上開始正式步入正軌,正式在網上授課。下面就5月整個情況做個回顧。
一、5月整體分析
5月的三個核心目標是:
1. 備課(人教版和仁愛版教材七、八年級下冊共13個單元)
2. 準備相應年級和版本的測試題和測試卷
3. 在愛輔導平臺上課,每周上6節。
從實際完成情況來看,三項核心目標都沒有100%地完成。沒完成的原因是對可能出現的情況準備不足,沒想到會一下子來那么多上試聽課的學生,前幾個月沒有抓緊時間把初中英語的5本書看完,寫完教案,以為不會來很多學生,就按自己的節奏慢慢悠悠地準備,結果后面一下子要給十幾個學生上試聽課,搞得措手不及,晚上加班備課,非常疲憊,第二天精神不佳,上課效果也不好。
因為前期工作的懈怠,導致事情來的時候手忙腳亂,窮于應付,非常被動。5月整個月的教學和備課都只能跟著來我這試聽的學生的情況來安排。學生學到哪里我就相應地準備那個單元的測試題,短時間內盡快熟悉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
5月共給10位學生上試聽課,確定正式上課的有3位。5月共給兩位學生上了3節課。目前課備了人教版八下兩個單元,仁愛版七上八單元兩個topic。測試卷和測試題準備了若干,主要是初一和初二年級,根據參與試聽課學生的地域準備的各個地方的試題,也下載了各地的中考英語試題,用來分析當地中考的出題趨勢。
二、 各領域情況分析
一)事業
5月在事業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開始正式給2位學生上課,一共上了3節課。課堂上師生的配合良好,順利地完成了教學各環節。通過上課,我發現了自己和學生的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
5月我的另一大收獲是吸取了4月試聽課的經驗和教訓,通過跟愛輔導其他老師的溝通,看試講課視頻回放,找問題,改進了講課技巧,大大提高了試講課的成功率,成功地打動了2位學生及其家長,使家長愿意讓孩子跟著我學習。
我發現:原先我的試講課之所以沒能打動學生和家長,主要是兩點:
1. 沒有體現我作為初中英語優秀輔導教師的專業性。
?? 出的測試題都是自己寫的,太零散,幾道題沒有系統,針對性不強。整個課節奏拖沓冗長,老師提的問題太泛,不緊湊,中心點不突出。
專業性還體現在沒有針對性地分析當地中考動態和趨勢,讓學生覺得老師對中考研究不深,試講課目標不明確。
2. 沒體現出老師良好的精神狀態,語音語調太平淡,給學生沒有一種精氣神。
?? 老師講話語速偏慢,課堂時間又偏長,容易使學生昏昏欲睡。要加強語言的感染力,注意講話的聲調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二)個人成長
5月整個月都忙于在愛輔導的備課上課,個人成長上花的時間比較少。主要聽了四場分享和線上活動:
1. 收聽“黃有璨”一塊聽聽直播,講“運營”。
2.參加永澄5月目標答疑會
3. 跟著永澄老師一起做6月計劃
4. 聽了何平老師講《結構思考力》
收聽黃老師講“運營”,主要感受是工作始終堅持精益求精,工匠精神,這樣才能做到讓工作結果超出用戶的期待。
關于做目標,對于問題,先不要急著給解決辦法,先要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問自己“為什么我做了計劃后再也不想碰了?”,我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及時更新目標完成的進度和加上計劃外目標,導致目標表雖然貼出來了,但始終沒有看,沒有對照檢查,更沒有調整。
對于6月計劃,跟著永澄老師已經做了5次了,但這一次有了新的體會,首先就是全面認清自己的現狀,有自知之明,搞清楚除去每天必做的事情,我還剩多少時間可安排。以拿來做最重要的事。所以把這些固定任務的時間排除后,我算出6月還有140小時。針對著140小時,我做出了6月的安排。
何平老師講“結構思考力”,讓我重新審視了以前在《好好學習》一書中學到的“黃金思維圈”--why,what和how。用這三個兄弟來幫我們對復雜問題抽絲剝繭,分別找出事情的why(價值和意義),what(事情本身的構成部分)以及how(事情完成的步驟或方法)。通過不斷地用wwh三兄弟來分解問題,讓我們思路更清晰,更有條理,說話更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三) 健康
本月跑步和散步共14天,差不多2-3天運動一次,每次跑步或走路1小時左右,感覺不錯。尤其是在坐著工作久了之后,一定要站立來走走,最好能出去散散步,感覺特舒服。久坐傷身,這句話確實很對!
本月早起20天,早睡5天,這個早睡標準有點高,我是規定在22點前睡覺。大多數日子能在22:30左右上床睡覺。
四)家庭
本月按照慣例送爸爸去火車站,他到武漢看病。和父母的關系一般,我忙于工作,沒給父母做些什么,爸爸有時候智能手機操作不會,過來問我,我很不耐煩。因為我覺得那么簡單的操作都不會,反復講,爸爸還要把步驟記下來,我的時間又比較緊,想快點講完,結果越急越說越快,反而不如慢點講,一次講清楚。
我想這和給學生講課一樣,不能有急躁情緒,覺得那么簡單的題都出錯,怎么可以這樣寫?學生反應為何這么慢呢?一定要靜下心來,把做題的過程一步步講清楚了,學生自然懂了,印象深刻了。做事情不能帶著情緒。
五)娛樂休閑
這個月忙得四腳朝天,根本沒空出去玩。主要的娛樂就是刷手機看電視劇,看報紙??词謾C和看電視劇都很耽誤時間,我一般一看上癮就總想看,收不住,把要做的事都給拖延了。所以我一般看到比較喜歡的電視劇,就先劇透,先知道最終的結果,再看就不是那么有意思了,也就不會在電視機前待太久了。本月我觀看了一電視劇《炮神》,講抗日期間的兩位抗日將領的故事。我能從中悟出一點道理出來:
1. 領導安排的事,盡可能立刻去做,不要因為懶和想舒服而拖延。重要的事刻不容緩,立刻出發,這樣給領導留下好印象。
2. 說服人要先“動之以情“,從對方角度出發說出他想聽的話,引出懸念。然后再”曉之以理“,如果你的觀點亮出后,對方不接受,也不要繼續糾纏爭辯。繞開嚴肅話題,談家事談私事,再一次”動之以情“。
三、問題分析:
本月我的主要問題是:
明明時間很緊,任務很重,卻還是忍不住看手機,而且一看就是40多分鐘甚至1個多小時。每天早上起來就看手機,先刷個40多分鐘再去洗漱。睡前也手癢,看個20多分鐘的新聞,導致晚睡。
整個5月,我早上一起床就看手機的次數是21次,用時達14.55小時。
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不抓緊時間干活呢?還有閑工夫去刷手機,看新聞,放著重要緊迫的事情不做,搞的最后緊張兮兮。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早上一爬起來,頭腦還不清醒,不知道今天要干啥,一打開手機就忍不住去看新聞,看看體育圈都發生了什么大事。這樣一看就收不住了,也顧不得時間了,越看越想往下翻,想知道更多的內幕。
2. 早上剛起來,對于今天要做的事不是很清楚,一下子想不起來。事太多,沒計劃,有計劃貼出來也顧不上看,想起來做什么就做什么。這會兒就懶得想,先刷會手機讓腦子清醒下再說。
3. 有時候是工作一段時間后累了,要么是跑完步回來,外出購物回來,非常疲勞,就坐下來休息,休息時呆坐著不行,就拿起手機看看新聞,放松放松。就這樣就把看手機作為一種休息放松的方式。
四、解決方案:
針對以上原因,我考慮到了以下解決方案:
1. 現在參加了青蛙小組,每天寫晨間思和晚間顧,對一天要做的最重要事情有了清醒而深刻的印象,通過晚上寫回顧進行梳理,更加深了認識,認識到白天時間都浪費在什么地方了,因為什么而導致沒有吃掉青蛙。目前看效果很好!
2. 休息時就看手機,讓我想到是否還有別的更好的休息方式?這些方式費腦子嗎?當然有!如冥想,看《老友記》,看圖書館借來的雜志等,這些事都不用很費腦子,也可以當做休閑娛樂的方式。比看電視和刷手機強多了,不會上癮。
五、一條感悟:
自律才能自由!先做最重要的事,要事優先。
六、六月的主要安排:
1. 在“愛輔導”上給學生上好課,讓學生及其家長滿意,成績有所提升,有所進步。
2. 為學生做好期末復習,幫助他們梳理知識體系,查漏補缺。
3. 認真閱讀《快思慢想》臺版和英文版,參與討論,構建和提升自己的解釋系統。
4. 做好每日的晨間思和晚間顧,搞好時間統計,用數據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