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額爾古納河右岸
作者:遲子建
推薦指數:★★★★★
內容梗概:小說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后一位酋長女人的自述口吻,講述了鄂溫克人這個游牧民族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世代生活的變遷。
01
魔力的文字
故事開篇就說“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 這樣溫暖的話語,好像我也和述者是老熟人,我們圍坐在篝火旁,火苗跳動映照著老人的臉,在火光閃耀的間隙,瞥見了時間的溝壑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不論我是在地鐵上看的書,還是走路的時候看的,我都好似跳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翻開書,我就抱著膝蓋,坐在簌簌的白樺樹葉上,溫暖又有點熏眼的篝火旁,頭偏向這位老熟人,滿懷期待地一遍遍追問“然后呢?”
目前除了遲子建的文字,我還從未遇到其他的文字有這樣的魔力。其他的書我總是會看到一些有共鳴的文字就會標注起來,等到全部看完又可以慢慢回味,生怕腦袋忘記了。而遲子建給我構建的文字世界,總總讓我忘記時間和空間,我是根本不記得要標注,好似這些文字在我看的瞬間,就沁入了靈魂深處,入了骨髓的東西怎么會忘記呢?所以每次再返回去看筆記時,總是空空。
剎那間我明白了空,空即是有,有即是無限。我也第一次體會到了陶冶,熏陶這兩個詞語。我的心被充滿大自然力量的文字洗滌過,總是可以安定平和,似乎我可以鏈接到大地的承載之力,就更加包容和回歸了。
02
鄂溫克人的生活
我想如果每個人從生起就有這樣或那樣的一條河流的陪伴的話,往后的生命中定會多一份如水的柔和,心靈也會多一份被河水沖刷過的純粹。
可是,建國后政府要求獵民去城里定居,說要保護森林和動物。他說一個放下了獵槍的民族,才是一個文明的民族,一個又前途和出路的民族。我很想對他說,我們和我們的馴鹿,從來都是親吻著森林的。我們與數以萬計的伐木人比起來,就是輕輕掠過水面的幾只蜻蜓。如果森林之河遭受了污染,怎么可能是因為幾只蜻蜓掠過的緣故呢?
到底什么是文明啊?一個從未嘗過森林泉水甜,未被清風吻過臉,未以地為床,以葉為床的人說要保護森林,什么鬼話呀!但,說這樣鬼話的人很多,多了就有人相信。
03
薩滿文化
第一次聽到薩滿這個詞,是小時候看還珠格格知道的。留下的印象是神婆亂舞而已。作者筆下描述的鄂溫克族薩滿,讓我看到了對自然的崇敬,也有世間的陰陽平衡。而不是定義中的封建迷信。受社會發展和認知水平的限制,我們現在所謂的科學在未來有可能就是迷信。用發展和客觀的角度看待事物是多么重要。
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妮浩薩滿,因為她既是一個薩滿也是一位母親。無論她跳舞是為救一個人還是救一頭馴鹿,只要救助成功,她就會失去一個自己的孩子。而每次她走出希楞柱前往救助的時候,她都已經先知了要失去哪個孩子,她卻依然會前往,哪怕是去幫助一個陌生人或者部族里都唾棄的人。
到底是什么樣的勇氣會促使人因為天降之責而致使自己骨肉分離?除了偉人我想不到其他。
04
后語
圖片中的額爾古納河真的好美啊,美到沖出圖片,讓我想化作河里的一條無名的魚,一會兒游到水底,一會兒探出水面,一會兒躲到飄在水面的樺樹葉下...和額爾古納河一樣美的地方肯定有很多,多么希望這些美可以一直像圖片中那樣留存,就算現世不在,也能奢侈的閉上眼睛,在想象力的帶領下,體驗那股水中清涼。
我既是我,也不是我,萬物皆空,萬象皆相。是牢籠也是天野,一念在火,一念在水,水火相融,陰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