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凡然
23年夏天,我到青少年夏令營當了一周的授課老師。我的學員是一群8-12歲的孩子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普遍好動,所以很容易發生語言沖突或身體沖突。孩子沖突是授課老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如果能很好地協助孩子們處理好沖突,孩子們就可以學會如何在和別人互動的過程中保持好界限,從而得以成長。
營中有兩個小男孩發生了這么一件沖突事件。晚上9點半,已經到了孩子們要熄燈睡覺的時間了,這個時候我正在巡房安寢。突然助教小燕跑過來找我:“小波浪老師,俊俊的媽媽說俊俊同組的同學聰聰今天打了他一下,并對他做出了不文明的手勢。俊俊媽媽要求我們馬上處理這個事情。”考慮到已經是睡覺時間了,我再次確認是否當晚要處理。小燕很肯定地告訴我,她媽媽期待在今晚解決并回復她。于是我讓小燕找到了兩位當事人。
俊俊和聰聰大概讀小學二三年級的樣子。看到他們到來,我坐到中間,并邀請他們分別坐在我的左右兩側。我先簡明扼要地表達了我找他們的原因:聽說他們兩個有一些沖突,我想協助他們解決。接著我感謝他們愿意和我一起處理這個事情,看得出來他們都是愿意解決問題的。
接著我問他們兩個誰愿意先分享。俊俊說他要先說,我問了聰聰的意見,聰聰同意了。俊俊說:“今天上課時,聰聰要把組牌舉起來。但是助教說不需要舉起來,所以我說了一下聰聰。他不聽,于是我就動手把組牌拿下來了。這時聰聰就拿他的水壺打我的頭,并用中指對我做不文明手勢。”俊俊說完后,我看著聰聰,問是否有補充。聰聰說道:“事情的經過的確是這樣。他當時那么說我,讓我覺得很難受。而且我拿那個水壺只是很輕地碰了一下他的額頭而已。”“不是很輕的,是有點痛的。”俊俊接著補充了一句。我看到他們兩個事實的部分已經陳述得差不多了,于是我看著他們說道:“小波浪老師很欣賞你們兩位,因為你們很坦誠地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情。同時,你們一個人在講的時候,另一個人在聽,并沒有打斷對方,你們很尊重對方。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你們都很勇敢,都不會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所隱瞞。”
我看著俊俊問道:“俊俊當時是想勸說聰聰把組牌放下,同時你的語言讓別人不舒服時是不是起不到效果?“俊俊點了點頭。我繼續問道:“而且此時你在沒有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強行把組牌拿下來。我們和組員有不同意見時,也沒有及時求助助教,你覺得這樣好嗎?”俊俊搖了搖頭,我馬上向他舉起大拇指:“小波浪老師很喜歡你這么明辨是非。”
接著我轉向聰聰:“在你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試過跟別人有不同意見的時候?”聰聰點了點頭,“那么當我們有不同意見時,你覺得打人是合適的嗎?”聰聰搖了搖頭。我馬上欣賞他:“小波浪老師發現你也是一個很懂得是非道理的孩子。你剛才說碰他的額頭是很輕的,你覺得這個時候是以你碰他的感受為主呢,還是要以他被你碰到的感受為主呢?”聰聰低下頭小聲說道:“以他的感受為主。”這時我馬上欣賞聰聰:“小波浪很喜歡你這個品質,你能看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愿意承認。如果我們的行為傷害了別人,那我們應該怎么做?“聰聰馬上站起來,誠懇地對著俊俊鞠了個躬,說道“對不起”。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俊俊也馬上起身,大方地握住聰聰的手:“我接受你的道歉。一開始我那么說你并擅自把組牌拿下來,我也有不對的地方,請你原諒。”
看到兩只小手握在一起相互請求對方原諒,我接著馬上再次欣賞兩個孩子:“小波浪老師很為你們驕傲,你們都是愿意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的孩子。同時通過這件事情,我也看到你們兩位都是非常積極參加課程的,你們都很投入。接下來的課程,你們愿意成為好朋友,相互幫助對方在課堂中學的更多的知識嗎?”兩位小男孩都鄭重地點了點頭。
聽說兩位孩子最后握手言和,并承諾接下來做好朋友并共同成長后,俊俊媽媽很開心。我也很開心,因為我看到在后來的課程中他們兩個都學會了彼此尊重,有沖突時不是通過打罵來達到目的,而是更合理地表達自己。所以,他們都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