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工程研發人員思維“創業呢,它要打破兩個觀念:
1. ”創業是一種藝術“,只管低頭做自己認為最完美的創業項目,”
2. ”創業是一種激情豪邁“有一種信念就不顧一切的沖,成敗在此一舉的觀念。
其實創業更像是工程項目,需要一步一步不斷驗證,科學管理不確定性的一種方法。
曾經看到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
有一次去參加“創業邦”的一個線下活動,里面有一個土豪創業者。上臺分享他的一個項目,一種新概念的電子商務網站。這個土豪說的唾沫橫飛,說到這個項目到目前已經投了接近一個億了。并且還豪言要與馬云的淘寶網拼一拼。主持人問他,“你們項目現在的情況怎樣了”,土豪回答,這個項目目前網站與APP經過我們的反復多次內部開會討論,修改已經基本完成的差不多了。他的回答驚呆了一眾項目評委。意思是說土豪的項目只是閉門造車,而根本沒有經過任何形式驗證。投入了巨大資金,到目前沒有一分錢進賬。
第二個,
是在另一個創業沙龍上看到了,有一個小伙子,發明了一種音樂面膜的商業模式。這是個什么商業模式呢?小伙子考慮到女孩子敷面膜時間比較長,剛好有打發時間的需求。他在他的面膜上面印上二維碼,只要使用面膜的人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聽音樂。他的理想是,不靠面膜賺錢,主要是靠量大最終收音樂人的錢。當時就有人問他,音樂人本來就沒錢,他們不向你收版權費就好了,你還像收音樂人的錢。再說,你怎么保證大量的面膜。按你這個模式你先把面膜大量賣出去了再說,而且如果你有能力大量賣面膜,那還做什么音樂收費呀,壓根就沒關系。
這兩個創業人,一個是不管不顧,只想做出自己認為的完美創業項目,另一個是只有一頭激情豪邁。
我曾經看到過的一個案例,基本完美的詮釋了 用“工程研發人員思維“來創業的思想。那就是團購行業的開山鼻祖,Groupon的創業歷史。三個創始人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了。剛開始是想要創建一個集體協作平臺,讓很多人來完成一件一個人完成不了的事情。并最終用于到集體購物模式上。與大部份創業人一樣,擺在面前的困難很多。
1. 沒有足夠的資金
2. 物流是一個大問題
3. 要大量銷售人員
4. 要大量客服
...................
不過與一般創業人員不同的是,他們采用了 “工程研發人員思維“來創業的思想做為整體框架。
一,找到項目成功最關鍵的部份
二,最小化可行產品(MVP)
什么是最關鍵的部份呢,顯而易見的是有沒人為這個商業模式買單。他們其實也不知道,但是沒關系,工程人員開發產品都是這樣,先將最復雜部份拿出來試試,行就照著這個方向深入走下去,不行,做改動再試。
最小化可行產品是什么呢,Groupon三個創始人可沒有向前面提到的土豪創業者一樣,一下就砸幾千萬。最初團隊缺錢,他們就自己在網上發帖子。比如“進貨的T恤衫是紅色,大號。如果你想要其它顏色或尺寸,請發電郵給我們。”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很喜歡。后來他們又以PDF文件的方式呈現它們的商品,直到第一年七月,他們才把產品合理地拼湊在了一起。手動生成PDF文件、簡單的博客,已經足夠把Groupon推向破紀錄的成功并成為史上最快實現10億美元銷售收入的企業。
做項目就像實驗產品,只有實驗成功了,經理人才可以確定戰略,招聘員工,深入開發產品了。實驗需要解決如下問題:
1.顧客認同你正在解決的問題就是他們面對的問題嗎?
2.如果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顧客會為之買單嗎?
3.他們會向我們購買嗎?
4.我們能夠開發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工程師開發產品決不會什么都沒有經過驗證,一下子就開始投入模具,巨大成本。如果到后期發現有一個關鍵技術行不通,所有的東西都會前功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