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小滿廣告抄襲”事件持續引發關注,這也難怪了,一個是一線豪華汽車品牌,一個是國內知名藝人,竟然涉及到這樣一個抄襲事件中。
人們都在質疑誰該為這件事情擔責,但是我卻在想,都是有實力的人和品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呢?
其實,有過工作經驗的人就好理解了,因為這就是一個普通小文案在負責而已,或許是一個在讀大學生的負責的文案都有可能。
因為很簡單,現在社會會工高度專業化了,奧迪的廣告肯定不是奧迪自己的廣告負責人在親自做,而是外包給第三方,比如4A公司在負責創意;而4A創意公司,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會只接奧迪一家公司的業務,而是會接很多家公司的業務。這就導致在實際上為奧迪生產創意的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個人兩個人,至少負責文案的人員就是其中的一兩個人,而能負責這樣基礎性工作的人,大概率也就是25-32歲的年青人,剛畢業的甚至沒有畢業的,他們的工作量也很大,因此,在網上找找并不奇怪,然后如果手上的活兒一多,就直接原文拿走,也是非常可能的。因此,本來是借鑒,最后就搞成了抄襲。
今天說起這個話題,是想說,凡事皆有兩面,社會分工在帶來總體繁榮的同時,也蘊含著危機。誰能想到奧迪這樣一家全國化公司翻車不翻車的廣告,竟然會把握在一個年輕小個體的手上呢?竟然由他一時的心情所決定呢?也許他今天心情不好,事情太多,就直播照抄了呢……總之,如今這個高度分工的社會,個體的傷害力是很大的。
所以,當我們都贊同亞當·斯密那句話,當每個個體都為自己的利益在奮斗,最后卻能達成總體目標的實現時,對于分工過于細化,導致總體目標迷失的情況,也要抱有足夠的警惕啊。
那么,解決方案是什么呢?其實也很多,增加把關環節,比如,這個廣告,在發稿時,要多做內容的原創性檢測,多幾道把關環節就會好很多了。
估計,現在最頭疼的除了奧迪的公關部,還有這家4A創意公司的老板,要費不少精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