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
生活把家變成了電話的另一端,
把春節放假通知單變成了回家的車票。
初中開始住校從離家幾公里到大學的幾百公里再到工作幾千公里,似乎年齡的增長離家的距離也就隨著增長。上學的時候覺得住校挺好的可以擺脫父母的控制不用每天聽他們嘮叨,可當踏出大學校門的那一刻,突然覺得自己長大知道自己不再是那個可以張口要錢的孩子了,以后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了!
所以最近一直在思考,來到離家這么遠的城市工作到底是為了什么?從當選擇來南方工作開始就有無數身邊的人問: 為什么去南方工作啊在沈陽多好?。《谀戏焦ぷ髁艘荒甓喱F在的問題變成了什么時候回來啊?面對這兩個問題之前一直可以說是在逃避或是敷衍,簡單的回答說:我想去闖闖??墒窃趺搓J?闖什么?
1.拒絕標配生活,遵循內心的選擇。
越來越多的同學朋友都開始在買房,看著一個個都安穩下來其實自己也挺羨慕,但是想想自己如果也在家過上這種標配的生活這一輩子可能就都這樣了,這是接受不了的?,F階段投資自己的成長,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所以在很多方面杭州的資源可能更好。
2.保持開放不給自己設限,生活有無數種可能。
和同學交流職業發展方向,同學給的建議都是找個和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墒俏乙呀浻脦啄甑臅r間來證明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這時候繼續工作下去可能就是一種沉沒成本,所以果斷放棄才是正確的選擇。學過一段時間不代表就要從事一輩子。注意積累那些可遷移的能力才是王道
3.不焦慮
焦慮可能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一種優勢,他是對自己未來的擔憂,說明還是很有上進心的,只是由于思考的深度不夠,沒能抓住最根本的問題,覺得當下的自己什么都需要提升。所以靜下來找到真的目標,然后在行動。而不是因為焦慮所以隨便學點什么。
4.對未來充滿自信
俗話說的好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總是喜歡和人去比較,但大部分比較得出的結論都是自己不如人家。所以陷入自卑自責的怪圈中。而真正的自信是對未來的自己自信,我們通過學習、積累一定可以追趕上的。
前幾日重溫了一遍《白日夢想家》,對生活雜志的口號印象深刻。
開拓視野,沖破艱難,看見世界,? ? ? ? ? ? ? ? 貼近生活,尋找真愛,感受彼此。
這才是人生的目的。
愿所有人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