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壘磊
注意,我說的是中國人,所以我今天說的大多數資產,都會是人民幣直接或間接可以買到的資產,這是前提,因為大多數人賺到的大概率是人民幣。
在這個前提下,我給國內的普通人一些簡單的資產配置建議,供參考。
當前的世界經濟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這當然是川普的杰作,但也不全是他的問題,畢竟在他上臺前,美債也確實已經欠了30多萬億。他只是用他獨特的方式,把這個問題給顯性化了而已,讓人們關注到“這可能是一個大雷”。
我們國內的經濟也不是他搞崩的,畢竟在他上臺前,房子已經跌了好幾年,股市更是幾乎沒好過,我們的經濟蕭條并不是他的政策造成的。
但其他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就基本和他有關了。是他的關稅政策,給全球的資產市場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于是我們看到納指暴跌,幣圈暴跌,黃金暴漲——這些都不是幣圈本身不好,或是美股7姐妹突如其來的業績大幅下滑,又或者是大家突然喜愛黃金所致,而是個人權力過大導致的“政策隨意性”,讓大家拋棄進攻型資產,轉向防御。
川普一上臺,就拼命想給美國政府賺錢,不管他自己是不是賺錢了,他確實想“同時”幫美國政府賺錢。所以他對內用doge來省錢,對外強征關稅——就算減免,也可以在其他地方通過談判賺到,再就是敦促美聯儲降息——他想的很好,以關稅為武器,先升后降,虛空拿點實惠補充國庫,可現實情況牽一發而動全身,關稅一出,美國的不確定性就會增加,美債會被拋售,所以才出現了美債收益率上漲的情況——沒人要,利息才會提升。
由于美債的規模巨大,每變動一點,利息支出就是天文數字,只要美聯儲不配合降息,那么美國政府省的那點錢和談判撈的那點錢,都不夠利息增加的,那就會得不償失。如果利率持續升高,美國借新還舊的做法就會被徹底堵死——誰會愿意新發更高利率的債,去置換更低利率的債呢?但如果不這樣干,到期還得了錢嗎?還不了,就會違約,一違約,美債的避險神話就會被打破,這是動搖國之根本的東西。
那美元呢?真的撐不住的時候,美元的流動性必然會被釋放出來,所以現在市場提前反應,美元弱勢。那是不是該持有人民幣了呢?你回頭看看人民幣,也不強勢啊,大家都有下跌的預期。
所以現在怎么辦?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幣圈也好,納指也罷,都沒有實質性的基本面變化,現在的跌漲,僅僅是資金的短期攻防偏好造成的。這個情況只有在特朗普和鮑威爾達成救市措施的一致性以后,才會反轉——即資金只會在確定性更強的時候轉向進攻型資產。需要多久?沒人知道,但今年6月是重要的時間節點,因為有6萬多億的美債到期,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必然要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在這個前提之下,你就不應該動掉你當前的資產配置倉位,因為局勢不明朗,隨時都可能反轉。然后用你的新錢,去配置那些你尚未配置的東西。
對中國人而言:
一套自住房產(如果沒有就不要買),不計入資產比例;
納指(或納指和恒生科技各半)占比20%
比特幣(或比特幣和其他主流幣的組合各半)占比20%
黃金??占比10%
高股息銀行股(港股A股任選)占比20%
香港分紅儲蓄險占比20%
其他外匯,例如日元等占比10%
上述資產比例攻防各半,既能為你帶來現金流,又能讓你無視川普政策的反復。再重申一次,已經配置的資產就不要動了,用新錢去慢慢補足這里沒有配齊的部分。
現在的資產價格已經和基本面無關了,想再次繁榮只能等動蕩期結束,可世界什么時候才會再次進入確定性更強的時期?誰也不知道,或許半年,或許1年,或許2個月,都有可能,你需要耐心等待。
或許從2年后往前看,在現在這個時期不斷all in進攻型資產才是收益最高的——在低谷期撿“動蕩結束后必然會漲的籌碼”是對的,但在此之前,你必須先保證自己能活到那個時候。
(完)
........................................
我是蔡壘磊,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