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風險分級管控,關口前移,定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那么所謂的雙重預防機制工作,將如何開展呢?
首先,要制度先行。即我們需要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制度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這兩項制度的建設的主體是安全生產單位。雙重預防機制的建設有助于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并通過自查自糾,定期的風險評估及隱患排查,不斷調整風險舉措,安全關口前移,使得安全生產現場的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其次,是建立風險數據庫。我們應該將作業流程以及客觀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危險源的辨識。辨識完所有的風險因素之后,我們根據LEC風險評價的方法進行風險評估,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級分為四級,分別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針對不同的風險,我們需要采取一定的風險管控措施。當然不同層級的風險分級管控要體現出來,一般最高層級需要控制重大風險和較大風險,而最低的班組級別需要控制到四個層級的風險,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就更加細致。此外,結合我們日常的安全檢查,形成隱患排查臺賬,對于排查出來的隱患,要及時進行整改,對未按期進行整改的,后續要進行閉環整改跟蹤。
第三,建立崗位風險告知卡,建筑物或作業平面區域的風險四色圖以及作業風險比較圖。將以上三類圖片粘貼在作業現場醒目的位置,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崗位風險告知卡中應明確崗位的風險因素、安全舉措、應急措施、還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識。建筑物的風險四色圖,可根據作業范圍或設施設備的風險程度來進行評估,以最高的風險確定本區域的風險程度。作業風險比較圖是根據所有的作業活動進行的風險評價,包括作業程序的暴露程度,發生的頻率以及后果的嚴重程度。
最后我需要強調的是,雙重預防機制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而不是安全管理人員的悶頭工作。因此,在風險數據庫,作業風險比較圖,建筑物的四色圖,以及崗位風險告知卡方面,應讓盡可能多的員工參與其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崗位的風險,也知道崗位的應急處置。
關于雙重預防機制,大家有需要探討的地方也可以私聊我,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