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奶爸育兒群里的寶媽們都在聊關于2歲寶寶的事情。很多寶媽都說,孩子到了2歲之后,就變得特別叛逆,動不動就鬧脾氣,2歲的寶寶真的惹不起。
那么,孩子2歲之后,到底有多可怕,我們聽聽寶媽們怎么說?
1、寶寶不允許寶媽吃孩子的食物
@我的mini豬:寶寶想吃橘子,我幫寶寶把橘子皮剝掉之后,就順手掰了一塊橘子吃,結果寶寶就不樂意了。直接坐在地上哭,一邊哭還一邊蹬腿。給寶寶重新剝一個,寶寶還不要,就是要原來那個。
@懶出新高度:孩子爸爸給寶寶買了一包小熊餅干,我吃了一個之后,寶寶就開始鬧脾氣,非要我把餅干吐出來,我暴脾氣一上來,直接暴揍了孩子一頓。
2、寶寶不允許奶爸動積木
@異次元大米:寶寶在房間搭積木,看寶寶玩得那么入神,我也想過去搭一下積木,我手里的積木才剛剛放下。寶寶就開始哭鬧,還把積木給推倒了。想想都好頭疼。
3、寶寶的口頭禪
@看熏熏:我們家寶寶2歲之后,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不要不要不要....”
4、有事情沒有依寶寶的意思,寶寶就會鬧脾氣
@就是吃不胖:搭公交車要給寶寶投幣,不給寶寶投幣,寶寶就要鬧;
@米線兒1057:上電梯,要給寶寶自己按樓層,不給寶寶按樓層,寶寶就會發脾氣;
@一只羊咩咩:出去外邊散步,一定要按照孩子的要求走路,不可以踩錯地方,踩錯地方就要我回到原位,繼續走。
為什么寶寶2歲之后,總感覺寶寶惹不起?
2歲之后,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完善,自尊感也會變得越來越強。在這個階段,寶寶對獨立的需求也會變得非常高。當家長用寶寶2歲之前的方法去照顧孩子,寶寶的獨立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寶寶就會出現“反抗”情緒。
有寶媽說,遇到這些情況,打一頓就好了。不過,打一頓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從長遠的角度上來看,奶爸建議,寶媽們不妨用這3個方法來試試。
1、理解孩子的“情緒”
寶寶遇到問題,一般都是通過哭鬧來解決。但是寶寶哭鬧是想要表達什么?是因為一些事情解決不了,還是因為耍賴?又或者是因為無理的要求鬧脾氣?這些情緒就需要家長去理解了。
2、幫助孩子引導情緒
因為事情解決不了而發脾氣時,建議家長及時安慰抱寶寶,幫忙把寶寶想表達的話給表達出來,比如寶寶是因為拿不起雞蛋而發脾氣,那家長就可以問寶寶,是不是因為拿不起雞蛋所以發脾氣?接著再跟寶寶一起想辦法,要怎么解決問題。在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再一起尋求其他人幫助。
因為耍賴而鬧脾氣,或因為一些無理的要求鬧脾氣,奶爸建議直接告訴寶寶,不可以這樣,跟寶寶明確自己的底線。接著再把一些該說的道理說給寶寶聽,不管寶寶聽不聽得懂,該說得還是要說。
3、尊重孩子的選擇
?寶寶到了2歲之后,會經常要求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想要自己拿杯子喝水,想要自己提東西,想要自己走樓梯。當然,大多數情況下,家長都會“拒絕”孩子的要求。奶爸建議,當寶寶想要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時,不妨尊重孩子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