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少數時候是喜劇,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悲劇。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先生借郭靖之口說出的這句話,影響了數代人,我相信也將會持續地影響下去。
但是世間再也沒有真正的大俠了——這么悲傷的現實,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在字里行間里,在最后一位大俠陳近南之死里,隱隱約約,一直在告訴著我們。
時代的進步和變化,終將是以消滅個人英雄來實現的,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單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改變整個世界格局的人物出現了——不要較真說喬幫主、鋼鐵俠之流,喬幫主再美好的設想也是靠著團隊來實現的,鋼鐵俠至少依靠現有的科技還是只能存活在影視劇里面,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人,并不是俠。
何謂俠?何謂大俠?俠之大,表現在哪里?
整部金庸,說的是跨度長達近千年的江湖,風云人物逐一登臺,留下來的每一個名字都爍古震今,他們的事跡我們不能說如數家珍,也是略知一二。可是金庸先生最后卻說,他最喜歡的是《鹿鼎記》。
鹿鼎記里,沒有愛情,沒有了俠義,沒有好人壞人,所有人都只做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事情,黑白不再分明,江湖和官場都是一片灰色,深深淺淺。
六神磊磊大約也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的故事開篇多么精彩,結尾就有多么灰暗,看得人越來越低沉,不得不承認事實如此,也不得不感觸萬千。
江湖變壞了,人心只為自己了,家國天下,那是大俠們關注的事情,我們,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只關心自己了。
倘若現實也是如此,感覺真心不太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