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
七月末,大暑后的第一天,剛完成兩張小畫,洗過頭發,趁著頭腦尚清晰,決定坐下來寫點什么。
寫點什么?暫定是一篇偽雞湯,計劃分享。說起來定下這個題目的契機,還是因為前些日子看到的一句話:“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語出自剽悍一只貓)??吹竭@句話的瞬間,身體像被施了定身術,腦子里卻有風暴在盤旋,生生被戳中了痛腳,這說的不就是我嗎!
要知道從前的我可是一直以自己的“平凡可貴”沾沾自喜,覺得當個老師,平平穩穩,年紀到了找個好人嫁了,日子這樣過下去就行了,知足常樂嘛!
時間蹽得老快,一晃奔三了,才發現這種自我安慰的雞湯不管用了,大抵是人生進入了混沌又倔強的階段。
一直以來身邊的親人朋友都勸我要知足,有了穩定的工作,就不要想些旁的了,女人啊還是找個好人嫁了是正經,年紀到了就應該結婚生娃,有個伴兒是必須的,對付找一個能過日子就行了……
這些聲音充斥在周圍,一開始還能理智分辨,哪些該聽取,哪些該忽略,時間長了也懶得分辨了,倒有慢慢被洗腦的趨勢了,于是也就告訴自己,現在已經很好了……已經很好了……但內心卻總是隱隱有個聲音提醒自己:不是這樣的!對于現狀,我并不知足!我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想要努力改變現狀!
然而剛要自我安慰,自己還算努力,又被下一句話戳了痛腳—“努力是好事,但是,不追求結果的努力往往會讓我們自己多多地找借口,不要再拿我只是享受過程來欺騙自己,你告訴別人你在努力,大家也都知道你很努力,可你知道嗎?要讓世界承認你的努力,你必須拿出結果來”! ? ? ? ? ?
我一直自認為還算努力的,工作日上班,休息日兼職,一邊賺錢,一邊也學習感興趣的技能充實自己,覺得忙碌充實,忙碌到現在卻發現,我的這些努力并沒有真實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甚至于這些忙碌只是為了逃避被催婚的現狀。實際上,我并沒有明確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將來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或者說就沒敢想過!因而也就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去努力。所以一直以來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卻擱置了很多該做的事沒有去做。
然而人生苦短,去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什么時候都不晚!既然想到了癥結所在,那么我們首先就應該明確自己的真正的所想所要,給自己制定一份人生目標,并把這些內容細化,具體落實到一份計劃書上,周期可以是半年,一年甚至更長。當然周期太長也容易半途而廢。
計劃書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生活目標,預期效果和實踐內容。
生活目標 ? 首先是工作方面,你期望在現在的工作上取得什么樣的進步,或者你真正想要從事的是什么職業?兩三種足矣,貪得多求不得;第二是技能進修方面,你現在的工作或者你的理想職業,需要哪些專業技能?能想到的都列下來;第三是個人興趣,給自己保留兩三樣小愛好,調劑生活的良方;第四是財富方面,希望財富可以積累到什么水平,要敢想;第五很重要,健康方面,希望自己的身體達到什么樣的狀態;第六是家庭關系和社交,希望維持怎樣的家庭氛圍,朋友關系和工作環境。
預期效果 ? ?主要針對工作規劃,技能進修,興趣學習,和健身效果,在計劃時間內,希望取得怎樣的效果和進展,可以將目標更具體化。比如在技能進修方面,你選擇了插畫和寫作,那么預期效果可以是,在規定時間內,插畫達到可以根據題材自由創作的水平,寫作的作品有幾篇能發表等等。
實踐內容 ? ?根據之前所列的生活目標和預期效果,將你具體要做的實際內容合理地安排到計劃中。比如工作方面,我想做好美術教育,就可以計劃上網學習優秀課程,每周至少三次,并且每周做出一節自己的優課;技能進修方面,每日一畫,每周至少讀一本書,寫一篇閱后整理稿;興趣愛好方面,古箏課每周兩節,旅行每年至少三次;健身方面,每天兩次,早上瑜伽,晚上健身。諸如此類,將行動內容細化到列表上,輸入我們的潛意識,時間長了,身體就會聽從大腦的指揮去行動了。
明確了目標,做好了預期,制定了具體的實踐內容,剩下的就看我們的自制力了!
這個平凡的午后,屋外悶熱,有雨未落,看起來和其他無數個平凡的日子沒有不同。有一天我們老去,想起自己曾經歷過這樣轉折的一天。可能慶幸,我們終于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也可能懊悔,終究還是碌碌無為,只能安慰自己平凡可貴。然而不論何種結果,都是回憶的一部分,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多些慶幸,少些懊悔。
都說“知足常樂”,但知足也分情況。努力過后告訴自己,事已至此 要“知足”,是自我安慰的心態調整;還未努力就安于現狀,自我催眠要“知足”,則充滿了妥協和無奈。
但愿你的每次“知足”,都是盡人事后的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