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久未聯(lián)系的同學,打過來電話給我。
“老同學,還記得我不?我是大A啊,最近怎么樣。你路子多,老家這邊有很多自己種的蘑菇,當初說好收購的人跑了,零零散散賣了一些,但還是有很多銷不出去,快爛在大棚里了。”
然后他就開始巴拉巴拉給我介紹蘑菇是怎樣由成熟的孢子萌發(fā)成菌絲的,平日里是如何培育的,食用的療效有多好,集降血糖、抗癌、開胃、美容等等于一身,大致意思就是“珍寶”。
聽了三十分鐘,我看他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就插了話。
“我沒資源啊,幫不了你?!?/p>
“你看你,又謙虛了吧,你在市里這么多年了,能不認識些有頭有臉的人嗎?不夠意思啊,這點忙都不忙?。俊?/p>
“不是不幫忙,是真不認識這方面的朋友呀,實在不好意思,大A你看這樣行不行,我自己按市場價買幾箱,給親戚朋友送過去分攤了,太多的話,真是沒有辦法。”
“哦,那就不必了,算了吧?!?/p>
我這還沒晃過神來,大A就把電話掛了。
2
今年春節(jié),幾個朋友聚會,本來是幾個相熟的兄弟喝點小酒,其中一個朋友帶來了一個不是太熟悉的小B。小B這個朋友是通過其他朋友認識的,關系只停留在認識,沒有深交,只也沒什么交集。在飯桌上酒過三巡留了電話。第二天頭疼的還沒睡醒,小B就把電話打過來了。
“睡醒了嗎?”
“沒呢,怎么了?”
“借我你車用一用唄,我弟想去縣城買個組裝的電腦,不好打車,我想開你帶他去,一上午就回來了?!?/p>
“你不是駕駛本吊銷了嗎?”
“在老家沒事,查的不那么緊。”
我心想,這無證駕駛的連帶責任誰擔的起?
“不好意思啊,我爸車保養(yǎng)去了,他上午也要用我車辦事去。”
“我下午用也行啊”
“我還不知道我爸用多久,不好意思啊?!?/p>
3
總有不太熟悉的朋友跟我借錢。一兩面之緣就張口了,多則幾萬,小則幾百。
“你這不挺能掙錢的嘛,天天曬朋友錢,又是高檔美食,又是豪車的,沒事還旅游去?!?/p>
“就先借給我周轉一下,下個月保證給你,你還不相信我啊?!?/p>
“信用卡還不上了,就三千就可以,這個月最低額度還完了,下個月發(fā)公司直接給你?!?/p>
“家里人住院了,實在是沒辦法了,你看你要是富裕,就先借給我點?!?/p>
我就納了個悶了。我這錢是走大馬路上撿來的,還是東南西北風吹來的?
我不賣命的工作,辛苦的賺錢,會有現(xiàn)在的生活場景嗎?
我有錢,我就活該資助你曾今的不思進取,彌補你之前的好吃懶做?
我是福利院是嗎?
還不上錢的時候,自己又變成孫子了。提醒你還錢吧,怕你反感。不提醒你吧,你當沒這回事。今天拖明天,這月拖下月,一年又一年?;剡^頭來想想,真想找個沒人的地方抽自己一個大耳光,當初怎么就那么輕易信任的借給你了。
4
生活處處是坑爹。
“你不是認識師范的老師嗎?,我正在應聘一家法企,需要把我的應聘材料翻譯成法語,你就幫忙給我問下唄。”
“我們領導讓我把投標方案用PPT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你不天天做嘛,我簡單的做了一個版本,你給我看看,那里需要修改,那里需要補充,基礎素材我都發(fā)郵件給你了?!?/p>
一對夫婦:“小伙子,來這邊幾天了,回不去家了,能給幾塊錢,吃碗面嗎?”
“在嗎?你朋友圈人多,幫我轉發(fā)一下信息唄”
一個“很好說話”的人,是如果被一步步逼瘋的?
你所謂“搭句話”的事,你知道這是多年人品的積累嗎?你所謂的“小事”,你知道當初我學經驗時,求爺爺告奶奶的艱辛嗎?你所謂的“受累,受累,辛苦,辛苦”,你不就需要我的時候,動動嘴嗎?
我失落、貧窮、無助的時候,你干什么去了?
如果你很勤勞,但付出沒有的到回報,那我責無旁貸,但是,如果你只是需要的時候想起我,好吃懶做的不務正業(yè)的話,那再大的事兒,也不足以引起我的同情,我也不會幫你。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修養(yǎng)。那修養(yǎng)又是什么?
修養(yǎng)就是人與人交往時,觸及到權利邊界時的道德羞恥感。
這種“羞恥感”正是我們所欠缺的,大家都在表達主張自己的需求,卻很少能認識需求給對方帶來的困擾。
康德說:“道德之所以有如此崇高和美好的名聲,就是因為它總是伴隨著巨大的犧牲?!?br>
收獲了道德,我們還剩下什么??
張口求人辦事,從一開始就應該帶著感恩之心。別人幫你那是情分,不幫你才是本分。
再小的事,再簡單的事,受托之人都會付出勞動和人情。
我們都應該懂得回報他人的付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除了不勞而獲,你能給別人帶來什么?
牛的人很多,但牛的人為什么要毫無保留的幫你?
誰都不欠你的,求求你別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