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曉松
本文摘自《曉松奇談·世界卷》——本文原標題《在噴濺著荷爾蒙的生活中,海明威找到自己》。
海明威是美國人民最最崇敬的作家,也是美國人民心目中最最偉大的英雄之一,為什么呢?我在這兒多說兩句。
其實美國的大作家有很多,福克納,還有菲茨杰拉德,前兩年有一部電影叫Great Gatsby (《了不起的蓋茨比》),原著小說就是菲茨杰拉德寫的,文筆簡直優美極了,辭藻非常漂亮,大家要是練習英文寫作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美國人民并不崇拜菲茨杰拉德,為什么呢?美國是個上古民族,不適合那種酸了吧唧的騷柔。
歐洲就有很多騷柔的民族,喜歡那些騷柔的作家。美國人喜歡的作家得是英雄、硬漢,海明威就是標準的美國人民最熱愛的尚武的硬漢。
在美國,文學要寫得生猛,音樂要搞搖滾,美國人民的荷爾蒙太多了。
這樣一個備受推崇的人,碰巧又是個擁有著傳奇人生的行動派,圍繞在他身上的故事和可說道的地方就會很多。
單腿寫作的海明威?
人都有一種毛病,一旦誰成了英雄,咱們就要把各種各樣的傳奇包裝到他身上,事實也許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
過去看文藝青年始祖海明威的傳記,都說他是站著寫作的,所以大家都特崇拜,覺得這海明威多特別,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六點鐘就開始站在那兒寫,寫到中午,而且說得神乎其神。
至于為什么他要站著寫呢,說是因為他這個人就是這么簡練。
另外,還有更加邪乎的說法,說海明威是單腿站著寫作,可我當時居然相信了,而且我也試過,早上起來我就單腿站著,可我單腿啥也寫不了,單腿更沒法彈琴。
所以我去海明威故居的時候,特意仔細看了看,找他站著寫作的那個書桌在哪兒,看了半天并沒有,那里都是正常的書桌和凳子,我還問人家,這單腿站著寫作的地方在哪兒?人家都說沒有那回事。
海明威故居里有一個老頭,我每次去都是那個老頭給大家解說,他還是義務的,把海明威講得特別特別神奇,但就連他也不承認海明威有站著寫作的這種習慣。
海明威是美國文學的重要代表,他不像英國文學那么華麗深奧,英國文學里很多詞你還得查字典,美國文學以簡練著稱。
海明威是記者出身的,馬克吐溫也是記者出身,所以他們在當記者的時候,就特別訓練過不寫那些華麗的辭藻,盡量簡潔地把東西描述得很清楚、很硬朗,海明威曾說過,為了讓自己簡潔而站著寫,結果就被人夸張成海明威站著寫作了。
海明威的巴黎情結
有一本我特別喜歡的書叫《流放歸來》,講的就是美國的Lost Generation,也就是迷惘的一代,他們“一戰”“二戰”期間在巴黎跟畢加索這些大師混,后來都混成大師了,包括海明威在內。
而說到海明威的故居,就要聊聊故居所在地的美國Key West。
海明威最喜歡的地方,一個是法國,另一個是長得很像法國的Key West,所以海明威年輕的時候在法國住了很長時間。
有一本我特別喜歡的書叫《流放歸來》,講的就是美國的Lost Generation,也就是迷惘的一代,他們“一戰”“二戰”期間在巴黎跟畢加索這些大師混,后來都混成大師了,包括海明威在內。這些人的下一代在美國更著名,叫Beat Generation,就是垮掉的一代。
海明威他們為什么要跑到巴黎去?當然追尋藝術是一方面,但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一九二幾年的時候,美國正好處于禁酒令時期,不能喝酒,這幫藝術家不喝酒怎么創造?所以辦法,這一大幫人都被流放到巴黎去了,所以海明威當然是一個大酒鬼。
海明威從法國回到美國能住哪兒?新奧爾良黑人太多了,Key West 比較貴,所以沒什么黑人,而且住的都是挺有錢的白人,所以海明威就住到了Key West,并在那兒生活了很多年。
如果你去到Key West,無論如何都要排隊去看一眼海明威故居,反正我是去看過兩次,而且非常感慨。
海明威住的地方是很樸素的兩小棟房子,一小棟房子里有餐廳、臥室和一個會客廳,另外一小棟就是他寫東西的地方。
海明威喜歡六趾貓,這個貓有六個趾頭,人類也挺壞的,專門把動物弄成大眼魚、六趾貓,海明威養了一堆六趾貓,所以到了海明威故居,我的天,床上、桌子上、椅子上,到處都是六趾貓,沒有一個人去干擾它,也沒有一個人去誠心地喂喂它,美國人不干這事,大家就是特別安詳地看著六趾貓躺在海明威的床上,然后你看著它,就覺得這貓是有靈性的,它好像是見過海明威的,或者說它就是海明威本人。
在噴濺著荷爾蒙的生活中,找到自己
海明威是非常受不了平靜的生活的,他本來能上大學的,就為了去打仗,大學也不上了,他就是這么一副性格,一定要在激蕩的革命中,或者在離婚和結婚中,在各種各樣噴濺著荷爾蒙的生活中,他才能找到自己。
可見大家要想當偉大的作家,自己最起碼要先撞撞墻,拿門檻練練手什么的。
海明威差不多從高中畢業開始,這世界上的戰爭就沒有他不去的,這哥們太厲害了,真正體現了一個大作家的那種勇敢,他就是一定要去看看人類正在打的仗是什么樣的,他就是典型的美國硬漢。
你看這書名《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一看就是作者自己親身經歷過的。
海明威14 歲就沖上拳擊場被人打得紅毛綠眼的,自己還特爽,他一生受傷無數,光腦震蕩就十幾次,做了二十來次手術,兩次在報紙上看見有關自己的訃告,就是別人都以為他死了呢。
寫完《老人與海》,海明威感覺還是不能抒發豪情,于是從Key West 又跑到非洲去了,到了非洲又兩次墜機,死里逃生,所以大家知道他后來還有著名的《乞力馬扎羅的雪》,就是在非洲的經歷。
就是這么一個傳奇的人,用現在的話說,他就是一個特別能作死的人,所以他真的死了的時候,JFK(肯尼迪)還給他寫了一個巨長巨長的訃告。
他寫的東西當然是特來勁,簡短有力,尤其是《老人與海》,完全是堅定的美國精神,他在《老人與海》里寫過一句被所有美國硬漢奉為座右銘的經典名句—— 一個男人可以被摧毀,可以被消滅,但是不能被打敗。
《老人與海》其實是真事兒,當然沒那么夸張,海明威確實曾經出海捕過鯊魚,而且他親手去拖那鯊魚,準備拿手槍把鯊魚打死,結果一槍打自個兒小腿上了,這哥們的眼神看來確實不太好,然后負著傷自己徒手跟鯊魚搏斗,書中寫的這段是海明威的親身經歷。
在非洲也是,墜完機大家都以為他死了,結果他看著報紙喝著咖啡,哈哈大笑,結果后來又墜了一回,摔得肝臟破裂,晚年他還得過肺癌和皮膚癌。
喪鐘為誰而鳴
海明威自殺前的那些年,世界已經不是他習慣的那樣了,巴黎已經再也沒有當年的Lost Generation(迷惘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垮了的一代)也已經過去,整個世界進入到一種對他來說肯定是特沒勁的狀態,冷戰對所有文藝工作者和藝術家來說,確實是特沒勁的時期,所以海明威特別頹廢,最后選擇了自殺。
每當說到自殺,我都想說一些個人想法。
不管你所處的環境有多獨特,不管你的人生有多慘,其實都有比你更慘的人存在。其實比海明威慘的作家太多了,可別人都沒自殺,而且全世界能給的獎項,海明威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普利策文學獎,全世界人民都崇拜他,連很多大師都崇拜海明威。
馬爾克斯就曾經回憶,說自己曾經在街上碰見海明威,結果馬爾克斯居然崇敬到不敢上前打招呼,只能遠遠地喊了一聲,當時海明威回頭看了馬爾克斯一眼,就那一眼,給了這位偉大的文學巨匠馬爾克斯一生巨大的鼓勵。
反正我覺得自殺是一種基因,海明威的家族血統里就帶著自殺的基因,他家四代人中自殺了五個,他的兄弟姐妹自殺了兩個,他的爸爸自殺了,他的孫女很多年以后也自殺了,另外海明威的兒子是2001 年去世的,他是以變性人的身份去世的。
反正基因是挺神奇的東西,它給了你們世世代代的才華,也讓你們世世代代困在一個自我毀滅的詛咒里。
有關海明威自殺,有一個小事我覺得很悲壯。
大家都知道斗牛士在西班牙是全民的偶像,現在因為環保人士的存在,斗牛士的地位已經開始下降了,但當時那個時代,斗牛士就和日本的相撲選手一樣深受人民的擁戴。
總之,聽到海明威自殺的消息后,西班牙最著名的斗牛士沉默了良久,吐出三個字,“干得好”,然后他也追隨海明威自殺去了。
一個人活到這種地步,你自殺了,還有人追隨你去自殺,可以說海明威的人生是偉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