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可能是所學專業的緣故,學生時代便聽說了《廢都》大名,并在互聯網尚未嚴打前,扒到了未刪減版。但由于種種原因,任它在網盤里躺了十來年。
近來盤點庫存,才發現有這本書。剛好去年又看了不少賈老爺子的書,那就接著看吧。
一周看完,還是有點收獲的:
一、解構神圣的精神廢墟
賈平凹筆下的西京城是一座被掏空的文明圣殿,賈平凹用考古學家般的精準筆觸剝開傳統文化的外殼。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下埋藏著斷代的陶片,太液池畔漂浮著褪色的詩稿,這些物象構成了德里達所說的"延異"空間——歷史在此既是連續的堆積,又是斷裂的碎片。莊之蝶們蝸居在文化名流的雅舍中,案頭堆疊著歷代典籍,墻上懸掛著水墨丹青,但這些文化符號早已失去精神重量,淪為裝點門面的道具。
在知識分子的沙龍里,"之乎者也"的雅談與權錢交易的暗語奇妙共生。某次文人雅集的描寫極具反諷意味:當眾人爭論《紅樓夢》的版本真偽時,窗外正傳來推土機鏟毀明城墻的轟鳴。這種時空并置的敘事策略,揭露了所謂文化傳承不過是權力話語的建構產物。正如福柯指出的,"知識即權力"在《廢都》中呈現出赤裸裸的形態,專家學者的考據論證成為利益交換的籌碼。
二、欲望政治的身體寓言
小說中那些突破常規的性描寫,實則是權力關系的具象化呈現。莊之蝶與唐宛兒的幽會場景總發生在古玩鋪的密室,絲綢賬幔的褶皺里藏著交易的秘密。這種將性愛空間異化為權力博弈場的書寫,顛覆了傳統言情小說的浪漫想象。當知識精英將肉體關系作為獲取政治資本的手段時,身體便淪為社會關系的物質載體。
牛月清這個傳統女性形象的悲劇最具震撼力。她精心維護的貞節牌坊在丈夫出軌面前轟然倒塌,持剪刀自殘的瘋狂舉動,不僅是道德崩潰的表征,更是對父權制話語體系的終極反抗。作者通過這個被壓抑者的"瘋癲",揭示出所謂正常秩序不過是暴力統治的偽裝。阿燦作為現代性符號的投射,她的性解放宣言與物欲追求,同樣構成了對傳統倫理體系的解構。
三、廢墟美學的詩學革命
賈平凹創造性地將民間話語融入精英敘事,收破爛老頭的市井歌謠與知識分子的陽春白雪形成復調對話。那些被主流文學視作"垃圾"的市井俚語,在小說中獲得了顛覆性的詩意力量。老頭的歌謠像是從泥土里生長出來的民諺,用粗糲的語言道破權力游戲的荒誕本質。這種對民間審美的重新編碼,打破了雅俗界限,構建起后現代的審美范式。
在敘事結構上,《廢都》采用了碎片化的拼貼手法。城墻坍塌的斷壁殘垣、古墓盜掘的森森白骨、知識分子的精神囈語、市井百姓的家長里短,這些看似零散的意象通過某種隱秘的邏輯串聯起來,形成蒙太奇般的視覺效果。這種非線性敘事不僅解構了傳統小說的因果鏈條,更重要的是再現了后現代社會經驗本身的破碎性。
四、文化救贖的虛妄之舞
當莊之蝶在火車站吞食安眠藥結束生命時,這個充滿宗教儀式感的死亡場景,宣告了知識分子精神突圍的徹底失敗。作者沒有提供明確的救贖方案,而是讓所有人物在欲望的沼澤中沉淪,這種絕望的書寫反而構成了對現實的深刻警示。奶牛最后被制成標本的情節,暗喻著精神價值的最終物化,這個黑色幽默的結局,將整個故事推向了存在主義的荒誕高潮。
《廢都》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撕開了文明進步的神話外衣。當我們凝視這座文學廢墟時,看到的不僅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精神困境,更是整個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永恒悖論:在技術理性狂飆突進的今天,我們是否正在重蹈莊之蝶們的覆轍?當物質豐裕取代精神追問成為時代主旋律,莊之蝶們的幽靈依然在城市的霓虹燈下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