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最近自媒體界,最熱門的一個現象就是“咪蒙現象”。
之所以說是一個現象,而不是說一個人,是因為如今咪蒙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時候評價她如果僅僅是針對個人已經有點太不客觀了。因為,她是她,公號是公號。或者說,咪蒙本人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而叫做“咪蒙”的微信公眾平臺,則是今年比這39℃的高溫還要熱的一個現象級的存在了。
咪蒙的文我在朋友圈也轉過好幾篇,比如說自己是怎么積累怎么看書的,還有調侃自己作為老板的“地位低下”的,那篇價值200萬的職場生存法則我還推薦給員工看了,因為覺得說得很有道理。然而接下來,更多的是覺得除了標題內容完全看不下去的“爆款文章”,不對,如今越來越多篇是連標題都不忍心看了,比如《田樸珺重新發明了一種女人:獨立婊》,《你認干妹妹,不就是想干妹妹嗎?》,《有趣才是一輩子的春藥》,《在這個不要臉的社會,要臉真特么難》,《現在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 …一篇比一篇更勁爆,一篇比一篇更口無遮攔,一篇比一篇更肆無忌憚地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不由分說給別人貼上標簽,也不管這個標簽是不是會從此就會像狗屁膏藥一樣貼在人家身上、如影隨形:諸多不認識田樸珺的人從此知道了她是“婊”,更有甚者,像高曉松老師、黃渤老師、大張偉之類人物,以后就會被人定義為“丑逼”,并且這個詞還不是罵你的哦,是表揚你,雖然你們長得丑,但是因為你們有才華所以我想“睡”你啊!你是“丑逼”你驕傲才是啊!
寫到這里我都覺得有點繼續不下去的感覺,更別說在咪蒙的文章里,還充斥著大量的粗口:特么、我擦、丫的、二逼、為毛... ...這些是輕量級的;然后更重口味的:媽蛋、傻逼、臥槽、日了狗了、日了逼了… …更是層出不窮。如果我身邊有這樣一個人,整天把這些話掛在嘴邊,我一定會覺得這是一個沒有教養的家伙。可是,這可不僅僅是一個成天把這些話掛在嘴邊的人啊,這是一家有著百萬級粉絲、一篇文章動輒幾十萬閱讀量的公眾號每天必推送的文章內容!我絲毫不認同作者自己所說:說臟話是為了“稀釋矯情”,爆粗口是為了展示自己的“真性情”,我只是覺得如果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掌握我們零散時間的竟然是這樣的文章,那簡直可以算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災難。
現如今,針對咪蒙現象的“站隊”,才是熱門中的另一熱門。喜歡咪蒙的當然大有人在,不然哪來上百萬的粉絲、幾十萬的閱讀量、無數在文章下面跟帖留言“這篇文章給你101分,多給一分是為了讓你驕傲!”之類的火熱留言、還有據說一篇軟文報價6位數(還有一種沒有經過考證的說法是45萬/篇)… …事物有兩極,喜歡的有多少,不喜歡的也就同樣有多少。但是很可怕的是,每當不喜歡的人為此發聲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粉絲、同行、或者說來歷不明的吃瓜群眾跑去過攻擊他們:“你行你也寫啊?”、“我們就是喜歡這樣直爽的咪蒙怎么了?”、“你看你自己這么少的閱讀量,恐怕是嫉妒人家廣告費拿到手軟吧?”… …更有甚者還會被嘲諷:“嘖嘖,看看你自己寫了那么多文,閱讀量最高的就是批判咪蒙的這篇了。你還不是為了蹭咪蒙的熱度!”如果說以前是不會下蛋就不允許批評母雞、不會制冷就不允許責備冰箱,到了咪蒙以及她的簇擁者這里,如今變成了如果你不會下蛋,連母雞的名字都沒資格提,如果不會制冷,你最好看見冰箱就繞著走,不然你就是嫉妒他們,是為了蹭他們的名氣讓自己得到一些莫須有的好處。這栽贓陷害,簡直比文字獄還可怕。
說到文字獄,就想起其實咪蒙也是寫過很多令人驚艷的好文章的,比如之前的《好疼的金圣嘆》,簡直令人拍案叫絕的知識淵博和一針見血。當然還有那些讓人一看就覺得“深以為然”忍不住想轉發的。畢竟山東大學文學系女碩士、幾十年無數閱讀量積累、專業筆耕十幾年的咪蒙才華不是吹出來的,今天的一炮而紅(她的大火應該就是那篇《致賤人,我憑什么幫你》吧?)也正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的厚積薄發。但也正是目睹如此有才華的咪蒙,將自己無限的才華用在了有限的插科打諢、胡攪蠻纏、嘩眾取寵的網絡爆文上,才讓人覺得尤其可惜。特別是在擁有了今天驚人的粉絲量之后,反而寫出一篇又一篇三觀歪曲(看起來貌似還很正的歪曲)、臟話連篇(所謂真性情的臟話連篇)、隨意發揮(遣詞造句應該已經完全脫離了文學的路徑)的文章,為了吸引低幼齡粉絲“口不擇言”,制造出無數“辣雞湯”繼續吸引和毒害更多的粉絲,這樣純粹地為了市場而生的爆款文章、這樣急功近利的網絡營銷,真的可取嗎?在這個速食經濟的時代,咪蒙式寫作,應該叫做“方便面寫作”。何謂方便面寫作?就是像方便面一樣,流水線制造,聞起來很香,吃起來也還挺爽,隔一段時間不吃會惦記,但是,實際是沒有什么好處的,除了暫時的填報肚子(就像咪蒙的文,暫時的消磨時間),無營養,吃多了還會有害身心健康。是的,就是這樣的存在。
堅持寫作群里的小伙伴說,存在即合理。我們不喜歡,不代表別人不喜歡。何況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沒有一個完整的定論。何謂成功何謂失敗,也不是當下就能評判的。愛笑的小小魚說:“每個人定位不同受眾不同。至于到底誰好,現階段看誰掙得多,未來看誰經得起時間考驗。”也許咪蒙的追求已不再是能夠寫出膾炙人口、流芳千古的好文,也不再是能夠成為一個經久考驗、令人尊敬的作家,作為創業公司的老板,作為曾經開倒過一家公司深深懂得市場經營是如何重要的她,如今想得更多的,應該是如何更好地市場化運作一家公司吧,如同想捧紅自己公司的“小鮮肉”就不遺余力吹捧甚至讓他在公眾號“叫床”一樣,拿低俗當有趣、以污濁為榮,管他呢,有粉絲效益就行,不是么?所以,咪蒙喜歡現在這樣“印鈔機”的自己嗎?現在關注咪蒙,變成了用來提醒自己,同樣作為創業者,不管遇到什么困境、無論碰見什么機遇,不要改變自己的初衷,不能因為一味迎合錢,而變成了這樣自己都不喜歡的人。不要因為急著到達,而忘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
我的公眾平臺沒幾個人關注,我也不是以此為生,所以寫下這些,僅僅是因為實在看不過眼我們的年輕人、甚至我們的下一代,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浸染下長大的。難道咪蒙自己,希望她可愛的小唯唐滿嘴的“我靠、媽逼”嗎?難道希望他成為一個“我吸毒、我紋身、我滿嘴臟話,但是我知道我是好姑娘”式的人物?如果不,那么為什么要給不比唯唐大多少的年輕粉絲們灌輸這樣的知識呢?為什么要任性濫用自己的名氣,讓這樣難登大雅之堂的文字肆無忌憚傳播呢?我更喜歡斟字酌句的詩詞歌賦,更愿意看到古代和現代的可以當之無愧稱為作家的人們流傳給我們的那些寶貴財富,更希望每一個以文字為生的人,能夠慎重拿起手中的筆、認真敲下每一個字,這不是咪蒙的問題,是整個行業的問題。
至于咪蒙,以及她的新書《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作為有毒的辣雞湯,誰想要嗎?我有一本,書中內容除了大部分標題能夠讓人認同以外,其余都是口水,既不是小說,也不是散文,更不是詩詞的網絡爆款文章。請在微信公眾平臺“小魚要加油”給我留言,我可以送給你。(包郵,如果留言的人多,我會送給第9個留言的人,時間截止到下周五為止。)
咪蒙,多么希望你能愛惜你的影響力,如同翅膀一樣。